首页> 中文期刊> 《上海针灸杂志 》 >电针傍刺对大鼠褥疮炎性细胞的影响

电针傍刺对大鼠褥疮炎性细胞的影响

             

摘要

目的 观察电针以及普通针刺对褥疮模型大鼠各种炎性细胞(肥大细胞、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成纤维细胞)的影响,探讨电针在褥疮愈合过程中的作用机理.方法 选取雄性SD大鼠75只,随机分为模型组、针刺组和电针组,每组25只.造模后模型组每日除进行基础护理外不做其他任何处理;针刺组每日基础护理同时进行针刺治疗;电针组每日基础护理同时先行针刺(同针刺组),随后连接直流电刺激仪进行电刺激治疗.每日治疗1次,直到取材时间点当天结束治疗.每组在治疗后第1、3、7、14、21d时采用皮肤损伤面积追踪法,观察褥疮损伤面积的愈合情况,并观察不同时间点各种炎性细胞组织切片的组织学、形态学变化,同时各组进行肥大细胞计数.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针刺组大鼠在褥疮面积变化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电针组中褥疮面积平均值明显变小,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电针组大鼠在整个炎症反应过程中的各个时间点上,肥大细胞在致密度和脱颗粒程度上明显提前于模型组,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聚集出现的时间均早于模型组,随后出现的成纤维细胞聚集现象也提前于模型组.与针刺组相比,电针疗法可以明显降低褥疮面积的平均值,促使肥大细胞脱颗粒提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并能加速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的聚集,使成纤维细胞聚集修复的时间提前.3组内部5个不同时间点比较,①褥疮面积方面,电针组面积平均值在治疗14d时变化显著,与其余时间点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模型组和针刺组面积平均值在治疗21 d时变化显著,与其余时间点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②肥大细胞数目方面,电针组在治疗3d时达到最高值,与其余时间点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模型组和针刺组在治疗7d时达到最高值,与其余时间点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电针傍刺疗法可以明显减少褥疮的面积,缩短褥疮愈合的时间.电针疗法可通过加速肥大细胞脱颗粒进程来缩短炎症反应启动时间,并能加快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聚集吞噬作用来促进成纤维细胞的聚集修复,迅速促进大鼠褥疮愈合,这可能是电针治疗大鼠褥疮的作用机制之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