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山东医药》 >远隔缺血预处理对食管癌根治术老年患者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及术后早期康复的改善作用

远隔缺血预处理对食管癌根治术老年患者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及术后早期康复的改善作用

         

摘要

cqvip:目的观察远隔缺血预处理(RIPC)对食管癌根治术老年患者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及术后早期康复的改善作用。方法择期接受食管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RIPC组(R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麻醉方法及苏醒期躁动的常规预防措施相同。R组在麻醉诱导后5 min于患者右上肢上臂采用测压袖带给予3个循环的5 min缺血(袖带充气,压力≥200 mm Hg)及5 min再灌注(袖带放气至0 mmHg)处理;C组将袖带绑于患者右上肢,但不进行充气及放气操作。(1)两组患者在麻醉结束后0、5、10、15、20、30、60min采用三分法进行苏醒期躁动评分,躁动评分≥1分记为患者发生躁动,计算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躁动发生率。(2)使用FORE-SIGHT脑氧饱和度监测仪监测患者的局部脑氧饱和度(r SO_2),分别于麻醉前10 min(T_0)、麻醉后10 min(T_1)、手术开始前10 min(T_2)、手术开始后10 min(T_3)、手术开始后30 min(T_4)、手术开始后60 min(T_5)、术毕前10 min(T_6)及术毕时(T_7)记录患者的r SO_2。(3)分别于术后第1天和第2天采用康复质量评分量表-15(QoR-15)评估患者术后早期康复质量。(4)监测两组患者麻醉苏醒期嗜睡、呼吸抑制、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动过速、低血压、高血压、恶心、呕吐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1)与C组患者相比,R组麻醉结束后5、10、15、20min时躁动评分为3分的例数明显减少(P均0.05。结论 RIPC可有效降低食管癌根治术老年患者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及躁动评分,提升患者术中r SO_2,有利于患者术后早期康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