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陕西教育》 >中华传统文化习养对中小学生价值观的培养

中华传统文化习养对中小学生价值观的培养

         

摘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就是要进一步筑牢理想信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培植、筑牢中华民族理想信念之根本,中小学德育应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养,凸显其蕴含的德育与价值教育功能,培养人文精神,为学生终身发展提供价值及文化支撑。一、中华传统文化具有引领价值导向作用中小学生对新生事物的好奇心和感知力通常是通过观察和模仿习得。国学经典、饮食文化、民俗文化、服饰特征、社交规则等传统文化素材影响力大,趣味性强,学校教育、课堂教学若能有效融入传统文化,必将循序渐进地对小学生的价值观或价值取向形成主导性认识和规范性引导,使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启蒙与认知从开始就有鲜明的文化意识维度。例如,中小学语文、数学、史地等学科,都对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观有较高要求,教育教学围绕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历史人物、经典、国学、书法、礼仪精心选材,开展特色鲜明、主题丰富的活动,让学生对传统文化所蕴含的道理和思想精神有较为深刻的认识和理解,逐步形成了中华传统文化浸润下的独特民族心理特征及价值观。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