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科学养鱼》 >孢子虫病的防治技术

孢子虫病的防治技术

         

摘要

近年来,孢子虫病在水产养殖中发病日趋严重,给很多养殖户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那么,如何正确认识这种疾病并且加强防治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现将防治技术介绍如下。 一、病原 病原是寄生在鱼鳃部或体表上的原生动物孢子虫纲的黏孢子虫,包括多种碘泡虫、单极虫等。 二、症状 黏孢子虫主要寄生于鱼的鳃部、鳞片、皮肤、鳍条等部位。病鱼体色发黑,极度瘦弱,摄食能力差或者不摄食,呼吸困难,游动缓慢,直至死亡。根据寄生部位不同,养殖户将寄生在体表的孢子虫俗称为“肤孢子”,寄生在鳃部的称为“鳃孢子”,寄生在口咽腔上的称为“喉孢子”。尤其是寄生在口咽腔上的孢子虫在鲫鱼养殖过程中经常发生并会引起大量死亡。寄生于鳃上孢子虫的白色胞囊堆积成瘤状,胞囊寄生部位引起鳃组织形成局部充血呈紫红色或贫血呈淡红色或溃烂,有时整个鳃瓣上布满胞囊,使鳃盖闭合不全,鳃部黏液增多,鳃丝腐烂和肿胀,严重影响鱼呼吸。有时体表鳞片底部也可看到白色或浅黄色胞囊,由于胞囊逐渐增大,病鱼鳞片不同程度地竖起,造成体表肿胀。

著录项

  • 来源
    《科学养鱼》 |2015年第11期|91|共1页
  • 作者

    周宁;

  • 作者单位

    无锡中水渔药有限公司,江苏无锡214081;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