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中国农业科学 >保护性耕作下双季稻农田甲烷排放特征及温室效应

保护性耕作下双季稻农田甲烷排放特征及温室效应

     

摘要

[目的]传统耕作方式和秸秆焚烧造成土壤有机质的大量损失,使农田成为温室气体一个重要排放源,本文旨在研究保护性耕作对稻田CH4排放通量及其温室效应的影响,为评价耕作措施对土壤固碳潜力和温室气体减排影响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对翻耕秸秆不还田(CT)、翻耕秸秆还田(CTS)、旋耕秸秆还田(RTS)、免耕秸秆还田(NTS)处理的稻田CH4排放进行连续观测,分析稻田CH4排放特征及其温室效应.[结果]在秸秆还田情况下,早稻生长季旋耕和翻耕的CH4排放量差异不大,但显著高于免耕;晚稻生长季旋耕CH4排放量显著高于翻耕和免耕;冬闲季节各处理CH4排放量较小,翻耕CH4排放量显著高于旋耕和免耕.在翻耕情况下,秸秆还田处理和秸秆不还田处理全年CH4排放特征基本相同.秸秆还田主要增大晚稻生长季和冬闲季节的CH4排放,对早稻生长季CH4排放影响较小.全年CH4排放导致的温室效应为RTS>CTS>NTS>CT,且差异均达显著水平.各处理全年CH4排放主要来自早晚稻生长季,冬闲季节占的比重很小均不到1%.与翻耕相比,旋耕对温室效应的贡献是翻耕的1.98倍,而免耕减小温室效应,约减排15%.与秸秆还田相比,秸秆不还田减小温室效应,约减排42%.[结论]目前双季稻区推行保护性耕作的主要措施旋耕秸秆还田对温室效应的贡献最大,秸秆不还田和免耕均有利于减小温室效应.但考虑到秸秆还田有利于提升地力,且秸秆以其它方式处理导致的温室效应还有待于研究,建议在长江中下游双季稻区推广以免耕秸秆还田为主的保护性耕作.

著录项

  • 来源
    《中国农业科学》|2008年第9期|2703-2709|共7页
  • 作者单位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农业部作物栽培与耕作学重点开放实验室,北京,100193;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农业部作物栽培与耕作学重点开放实验室,北京,100193;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农业部作物栽培与耕作学重点开放实验室,北京,100193;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农业部作物栽培与耕作学重点开放实验室,北京,100193;

    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长沙,410125;

    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长沙,410125;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农作物;
  •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 稻田; CH4气体; 排放通量; 温室效应;

  • 入库时间 2022-08-17 13:17:52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