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中国农业科学 >不同叶菜型甘薯品种茎尖绿原酸含量及清除DPPH·能力

不同叶菜型甘薯品种茎尖绿原酸含量及清除DPPH·能力

     

摘要

[目的]研究叶菜型甘薯茎尖绿原酸的含量及其清除DPPH·能力,为叶菜型甘薯的品种筛选、栽培及产业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6个不同生长期分别采收广菜薯2号、莆薯5 3和福薯7-6的茎尖,测定并分析茎尖叶片、叶柄和茎绿原酸含量及其与DPPH·清除能力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6次采收期的不同甘薯品种茎尖绿原酸平均含量大小为:广菜薯2号(0.2920%fb)>莆薯53(0.2750%fb)>福薯7-6(0.1638%fb),其中叶片(0.3539%fb)>茎(0.1444%fb)>叶柄(0.1173%fb),叶片含量是叶柄和茎平均值的2.70倍;广菜薯2号、莆薯53和福薯7-6茎尖前3个采收时期绿原酸的平均含量分别是后3个时期的2.22、 2.68和2.41倍,其中叶片、叶柄和茎前3次采收期绿原酸含量的平均值分别是后3次采收期的2.49,2.53和2.20倍.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2)根据3个品种6次采收期的平均值计算,叶片对茎尖绿原酸含量的贡献率为73.64%,叶柄为11.96%,茎为14.41%.(3)茎尖6次采收期的DPPH·清除能力平均大小为:广菜薯2号(34.99%)>莆薯53(31.05%)>福薯7-6(18.83%),其中叶片(32.52%)>茎(23.64%)>叶柄(17.91%);前3个采收时期的茎尖、叶片、茎和叶柄的DPPH·平均清除能力分别是后3个时期的1.91、2.02、1.69和1.99倍.[结论]叶菜型甘薯茎尖绿原酸含量在品种、部位和采收期间有显著差异;DPPH·清除能力与绿原酸含量具有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因此,在叶莱型甘薯品种选育、栽培和产业化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茎尖绿原酸含量的变化特点.

著录项

  • 来源
    《中国农业科学》|2010年第23期|4814-4822|共9页
  •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重庆综合试验站/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市甘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庆,400715;

    西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重庆综合试验站/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市甘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庆,400715;

    西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重庆综合试验站/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市甘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庆,400715;

    西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重庆综合试验站/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市甘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庆,400715;

    西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重庆综合试验站/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市甘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庆,400715;

    西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重庆综合试验站/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市甘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庆,400715;

    西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重庆综合试验站/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市甘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庆,400715;

    西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重庆综合试验站/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市甘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庆,400715;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叶菜型甘薯; 绿原酸含量; 品种; 部位; 采收期; DPPH·清除能力;

  • 入库时间 2023-07-25 09:28:17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