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稻田不同供钾能力条件下秸秆还田替代钾肥效果

稻田不同供钾能力条件下秸秆还田替代钾肥效果

         

摘要

[目的]研究稻田不同土壤供钾能力条件下,秸秆还田配施钾肥对水稻产量、地上部钾素累积量以及钾肥利用率的影响,为秸秆还田水稻钾肥合理施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1-2012年在鄂中、江汉平原和鄂东地区的10个县(市)选择不同供钾水平田块布置水稻试验.根据湖北省第二次土壤普查制定的速效钾分级标准,本文将土壤速效钾含量> 150 mg·kg-1的试验点如钟祥和宜城归为高钾供应能力土壤(1级水平),简称为高钾土壤,标记为High-K;土壤速效钾含量100-150 mg·kg-1的试验点如团风、仙桃、洪湖和枝江归为中钾供应能力土壤(2级水平),简称为中钾土壤,标记为Middle-K;土壤速效钾含量<100 mg·kg-1的试验点如麻城、广水、鄂州和蕲春归为低钾土壤,标记为Low-K.试验共设6个处理,分别为:(1)CK(-K);(2)+K;(3)+S;(4)S+1/3K;(5)S+2/3K;(6)S+K,其中K和S分别表示钾肥和还田秸秆,以此来考查当前推荐钾肥用量(K20 75 kg.hm-2)对水稻的增产效果以及轮作模式下麦秆或油菜秸秆还田钾素对钾肥的替代作用.[结果]结果显示CK处理(-K),高钾、中钾和低钾土壤的稻谷产量分别为8 372、8 710和7 767 kg·hm-2,施钾和秸秆还田均可以不同程度地增加水稻产量和地上部钾素累积量.与CK相比,高钾、中钾和低钾土壤均以秸秆还田配施钾肥处理的增产效果最显著,增产量分别为6 33、1 098和814 kg·hm-2,增幅分别为7.7%、12.6%和12.5%;地上部钾素累积吸收增量分别为40.2、56.5和49.3 kg·hm-2,增幅分别为15.9%、21.3%和36.8%.在当前推荐钾肥用量条件下,秸秆还田会造成高钾土壤的钾肥吸收利用率下降,但可明显提高中钾和低钾土壤的钾肥吸收利用率;同时秸秆还田也会显著降低高钾土壤的钾肥农学利用率,但对中钾和低钾土壤的钾肥农学利用率没有明显影响.同钾肥利用率相比,钾素利用率均有所降低,但中钾土壤和低钾土壤的钾素利用率要显著高于高钾土壤的钾素利用率.通过对秸秆还田条件下钾肥用量与增产率、地上部钾素累积增幅的相关性分析得出高钾土壤和中钾土壤的推荐钾肥用量偏高.根据线性加平台肥效模型拟合得出,在秸秆还田条件下,高钾土壤田块(速效钾含量> 150 mg·kg-1)适宜钾肥用量平均为38.2kg·hm-2,比推荐用量减少49.1%;中钾土壤田块(速效钾含量100-150 mg·kg-1)适宜钾肥用量平均为60.0 kg·hm-2,比推荐用量减少20.0%;而低钾土壤田块(速效钾含量< 100 mg·kg-1),增产效果显著,推荐钾肥用量不足.[结论]因此,短期秸秆还田条件下,高钾和中钾土壤田块,秸秆还田钾素可不同程度地替代部分化学钾肥施用;而低钾供应田块推荐用量略显不足,增施钾肥仍有较大的增产空间.

著录项

  • 来源
    《中国农业科学》 |2014年第2期|292-302|共11页
  • 作者单位

    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农业部长江中下游耕地保育重点实验室;

    武汉430070;

    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农业部长江中下游耕地保育重点实验室;

    武汉430070;

    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农业部长江中下游耕地保育重点实验室;

    武汉430070;

    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农业部长江中下游耕地保育重点实验室;

    武汉430070;

    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农业部长江中下游耕地保育重点实验室;

    武汉430070;

    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农业部长江中下游耕地保育重点实验室;

    武汉430070;

    湖北省土壤肥料工作站;

    武汉430070;

    湖北省土壤肥料工作站;

    武汉430070;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稻田; 供钾能力; 秸秆还田; 钾肥; 替代效果;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