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边疆考古研究》 >东周至两汉时期小麦在山西的推广:以屯留余吾墓地人骨的稳定同位素分析为例

东周至两汉时期小麦在山西的推广:以屯留余吾墓地人骨的稳定同位素分析为例

         

摘要

山西是小麦的重要产地,也是面食起源和传播的核心区。因此,追溯小麦在山西种植和推广的时间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目前,小麦何时开始在山西种植和推广,并何时成为先民重要的食物来源,已成为相关研究的重要课题。小麦在西亚的新月沃地被驯化和栽培后,开始一路向东传播和推广[1]。大约在距今4500年前,小麦被传播到我国境内,不仅慢慢在先民食物结构中占据一席之地,而且还逐步改变着北方传统粟黍农业的格局[2]。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