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地震科学进展》 >南北地震带近年大震危险性与监测预报

南北地震带近年大震危险性与监测预报

         

摘要

根据史料记载,南北地震带7级以上大震发生频度高.其构造分布特点是,主要沿东边界带密集成带分布.中北段,大震沿银川-天水-武都呈近南北向展布;中南段,大震沿康定-西昌-嵩明-通海也呈近南北向展布.中段的龙门山带错位,大震构造分布不连续.这与川青地块向南东运动,由于川中盆地的阻挡,形成兼右旋活动的动力学机制有关.这一现象在1900年以前的大震分布中可清楚见到.而1900年后的大震沿东边界带的成带分布不明显,更多分布在南北地震带中西部地区的几个主要构造带上,即北西向祁连山构造带的中段、库玛构造带、鲜水河构造带、川滇地块西侧几个构造带上.虽然地震在约10度范围内总体呈南北向分布,但不象1900年前在东侧边界带大震的集中性和成带性显著,整体散布在中西部地区的主要构造带上.尤其是1988年云南澜沧耿玛7.6级地震开始的本活跃期以来,南北地震带的6级以上强震相对集中在3个主体地区:滇西地块、雅江地块和滇中地块西侧地区、祁连和巴颜喀拉地块.根据各地震活跃期强震分布区的分析,在各地震活跃期强震主体地区会持续至该活跃期结束.为此认为未来南北地震带的7级地震仍然会发生在这3个相对6级地震集中区.进而可以在这3个地区寻找大震破裂的空段,或未破裂段,即是下次大震可能发生的潜在场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