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眼科新进展》 >SBK与LASIK治疗高度近视眼患者的临床对比研究

SBK与LASIK治疗高度近视眼患者的临床对比研究

         

摘要

目的 比较前弹力层下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sub-Bowman keratomileusis,SBK)和传统准分子激光原住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治疗高度近视眼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随机使用SBK和LASIK 2种方法治疗近视度数大于-6.00 D的近视眼患者95例(95眼),术中测量角膜基质床厚度及角膜瓣厚度并进行比较.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检查并记录裸眼视力、屈光状态、角膜情况等并进行比较.结果 SBK组角膜瓣平均厚度为(108.23 ±11.63)μm,LASIK组为(143.89±21.65)μm,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13.321,P=0.000).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裸眼视力≥1.0者SBK组分别占95.9%、93.9%、91.8%和91.8%,LASIK组分别占91.3%、93.5%、87.O%和84.8%;屈光度在±0.50 D之间者SBK组分别占69.4%、73.5%、79.6%和83.7%,LASIK组分别占63.O%、67.4%、69.6%和67.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0.428、0.422、1.263、3.428,P=0.513、0.516、0.261、0.064).SBK组1例出现轻微角膜上皮下混浊,LASIK组2例出现屈光回退.SBK组泪膜破裂时间术后3个月恢复至术前水平,LASIK组6个月恢复至术前水平.SBK组角膜基质床厚度平均为(323.27±20.57)μm,LASIK组平均为(295.74±14.58)μm,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80,P=0.038).术后12个月时角膜后表面Diff值SBK组为(0.037±0.011)mm,LASIK组为(0.050±0.012)mm,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5.242,P=0.390).结论 SBK组治疗高度近视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与LASIK组相同,SBK组术后早期的裸眼视力及12个月时屈光状态优于LASIK组,而治疗后保留的角膜基质更多,干眼恢复更快,生物力学稳定性更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