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眼科新进展》 >超声乳化术治疗高度近视并发性白内障术后视力恢复的影响因素

超声乳化术治疗高度近视并发性白内障术后视力恢复的影响因素

         

摘要

目的 分析超声乳化术治疗高度近视并发性白内障术后视力恢复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63例(87眼)高度近视并发性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3个月,分别测量患者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及眼底检查,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分为<0.3和≥0.3两个等级,并用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近视病史时间、术前眼轴长度、术前角膜散光度、术前角膜屈光度、玻璃体后脱离、后巩膜葡萄肿及黄斑病变多种因素对术后视力恢复的影响.结果 术后2周视力:裸眼视力:<0.3者45眼(51.72%),≥0.3者42眼(48.28%);最佳矫正视力:<0.3者32眼(36.78%),≥0.3者55眼(63.22%).术后3个月视力:裸眼视力:<0.3者38眼(43.68%),≥0.3者49眼(56.32%);最佳矫正视力:<0.3者23眼(26.44%),≥0.3者64眼(73.56%).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3和≥0.3组比较,眼轴长度、角膜散光度、黄斑病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0.05).黄斑病变(OR:8.06,95% CI:1.75 ~37.07)、角膜散光度(OR:3.87,95% CI:1.20~12.48)和眼轴长度(OR:1.50,95% CI: 1.09~2.06)是术后矫正视力恢复的独立影响因素;有黄斑病变者术后矫正视力预后差;随着角膜散光度和眼轴长度的增加,术后矫正视力恢复差;其他因素尚不能认为是术后视力恢复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超声乳化术治疗高度近视并发性白内障是安全有效地,伴随黄斑病变、角膜散光度过大和眼轴过长是超声乳化术治疗高度近视并发性白内障术后低视力的独立影响因素,影响强度:黄斑病变>角膜散光度过大>眼轴过长.

著录项

  • 来源
    《眼科新进展》 |2015年第10期|961-964|共4页
  • 作者单位

    530021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

    530021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

    530021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

    530021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

    530021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

    530021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超声乳化; 白内障; 高度近视; 低视力;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