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第四纪研究》 >中国中世纪暖期温度年代际变化特征及成因分析

中国中世纪暖期温度年代际变化特征及成因分析

         

摘要

利用通用地球系统模式CESM的过去2000年气候模拟试验资料,在与历史气候重建资料、观测/再分析资料及其他模式模拟资料进行对比验证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中世纪暖期(Medieval Warm Period,简称MWP)地表温度年代际变化特征并初步探讨了其成因.结果表明:在公元801~1250年的中国中世纪暖期期间,在年代际尺度上,中国地表温度EOF第一模态的空间分布为全区一致型,并且北部的变率大于南部,最大的变率中心位于中国东北部;EOF第二模态反映出研究区内南北反向的空间分布特征.40°N以北地区温度变化一致;40°N以南青藏高原-云贵高原-东南沿海地区与华北地区呈反相变化,最大的变率中心位于青藏高原东部.中世纪暖期地表温度EOF第一模态主要归因于太阳辐射的影响,火山活动也是影响因子之一;EOF第二模态主要受气候系统内部变率的影响,其他外强迫因子的影响较小.但是,温室气体、土地利用/覆盖两个外强迫因子对气候系统内部变率具有一定的调制作用.在中国,中世纪暖期太阳活动剧烈、火山活动较少,下垫面吸收更多的太阳短波辐射,地表净辐射通量增大,是中世纪暖期形成的主要原因.

著录项

  • 来源
    《第四纪研究》 |2016年第4期|970-982|共13页
  • 作者

    靳春寒; 刘健; 王志远;

  • 作者单位

    虚拟地理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地理环境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建设点,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南京210023;

    虚拟地理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地理环境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建设点,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南京210023;

    江苏省大规模复杂系统数值模拟重点实验室,南京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南京210023;

    江苏省地理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协同创新中心,南京210023;

    虚拟地理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地理环境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建设点,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南京210023;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气候的形成和影响气候的因素;全新世(统);
  • 关键词

    中国; 中世纪暖期; 年代际变率; 温度变化; 成因分析;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