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邹承鲁的科学与爱国心

邹承鲁的科学与爱国心

         

摘要

1946年5月,即将北返的西南联大在昆明校址上树立了一座纪念碑。阳面是冯友兰教授撰写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碑文,阴面是《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抗战以来从军学生题名》,共刻有西南联大抗战时期先后从军的834名学子姓名,其中就有近代中国生物化学奠基人之一的邹承鲁院士。1944年,侵华日军调集主力对中国大后方发动大规模进攻,直逼贵阳、昆明和重庆。在国家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一向崇尚科学救国的邹承鲁为了保家卫国,不顾家人强烈反对,积极响应西南联大号召,毅然投笔从戎,于1945年1月和联大200多名同学一起正式加入抗战队伍,成为一名二等兵。2月5日,他登上军用运输机,飞越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前往印度汀江。七八十年前飞越喜马拉雅山是一件极其危险的事情,不少运输机因为天气恶劣或其他原因葬身在这段著名的“驼峰航线”,因此这条航线又被称为“生死航线”。邹承鲁和其他战士没有任何防护设备,坐在冰冷的机舱地板上,一旦遇到气流,就被抛来抛去。二战时期的美军运输机舱内的恒温恒压功能极差,飞机升高后舱内温度和压力都很低,让人冻得打颤还透不过气来,幸运的是,他们最终总算到达了目的地。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