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大众文艺:科学教育研究》 >浅析小成本电影所要把握的观众心理需求——以《钢的琴》和《失恋33天》为例

浅析小成本电影所要把握的观众心理需求——以《钢的琴》和《失恋33天》为例

         

摘要

小成本电影由于不需要在演员、场面、服装、效果等方面有额外支出,而有限的资金也只能是用来维持正常制作和发行,导致很多小成本电影的传播渠道受到限制。相对于很多所谓大投资、大制作的“大片”,很多优秀的小成本电影资源甚至无法通过正常渠道发行。小成本电影受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较少,很多小成本电影是为了满足部分特定人群的需求而存在的。当然,小成本电影创作者的意图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个人表达人生体验、试图探索出新的电影表达方式。如今,电影院线已经拥有一套完整的运作盈利模式,商家瞄准受众需求选择性地进行影片的排档,由此导致部分优秀的小成本电影根本无法进入院线播放。那么,为何很多非常优秀的小成本电影无法再院线生存呢?笔者希望在本文中,以《钢的琴》《失恋33天》为例,通过观众观影的心理需求,对这个问题进行简单的探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