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教科文艺>2011年湖北省博物馆协会学术研讨会
2011年湖北省博物馆协会学术研讨会

2011年湖北省博物馆协会学术研讨会

  • 召开年:2011
  • 召开地:武汉
  • 出版时间: 2011-12-16

主办单位:湖北省博物馆协会

会议文集:2011年湖北省博物馆协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博物馆是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实物的场所,是为公众提供知识、教育和欣赏的社会公共文化教育机构,是对公众开放,为社会发展提供服务,以学习、教育为目的地文化场所.人们了解一个地区一座城市的过去和现在就是从博物馆开始的.博物馆的功能必须以人为本,针对当前社会的需要,与时俱进,积极地开展其宣传教育功能,让博物馆跟大众进行“亲密接触”,才能应对发展与创新的需要。因此,推进青少年的素质教育,普及大众教育,举办学术讲座,普及藏品知识。在新的历史面前,博物馆必须摒弃传统的思想,接受新的观念,与时俱进,积极的拓展博物馆的宣传教育功能,让博物馆亲近广大的人民群众。并且积极的开发博物馆的各项功能,让博物馆能够更好地为提高人民大众的文化素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滋养人民群众的精神世界等起到积极的作用。进而推动先进文化的交流,促进社会向前发展,为建设一个和谐而健康的社会作出博物馆自身应有的贡献。
  • 摘要:营造良知文化的主要目的是解决当下良心缺失、道德沦丧等社会问题。在《中国新型城市化报告2011》中,首先提到的中国新型城市化建设所面临的问题便是“城市财富积累速率与民生幸福要求的不同步。”民生幸福来源于人获得外在物质需求和内在精神需求的双重满足,经济的快速发展往往在一定阶段中、一定程度上以人性良知的泯灭和道德体系的崩溃为代价,这是世界各国在经济发展中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道德教育以培育与唤起人性良知为主旨,是营造社会良知文化的主导力量。作为公共教育机构的博物馆,不仅具有道德教育功能,而且从道德教育的空间性、时间性及人文性上均契合道德教育的本质,是进行道德教育的主导力量,并且通过自身的整体呈现从根本上保障了道德教育功能的实现。总之,博物馆通过实现自身的道德教育功能,成为进行道德教育的主导力量,进而发挥其在营造社会良知文化中的主导性。
  • 摘要:在经济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博物馆承载着保存和传播人类社会历史和文化发展的重任,担负着促进社会和谐建设、文化交流、世界文化使者的使命."一国的文野,视乎其文化程度的发达与否,惟其文化的真精神,全恃博物院代为表现.故欧美各先进国莫不视博物院为文化的宝库、科学的大本营、教育的试验场、宣传的集团军、专家的资料库.若想把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工作做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不仅要求博物馆社会教育阵地的社会化,还要博物馆社会教育资源的社会化,以及博物馆社会教育对象的社会化。
  • 摘要:以收藏、研究、展示和宣传教育为目的的博物馆,蕴藏着丰富的资源优势,是社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博物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符合博物馆发展趋势,既是博物馆履行教育职能的需要,也是完善我国国民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更是人民群众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殷切期盼。通过政府引导扶持、博物馆教育活动的创新、免费开放经费投入力度的加大,博物馆必将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培养青少年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提高国民素质,营造学习型社会作出独特的贡献,最终实现博物馆作为公益性文化机构的社会价值。
  • 摘要:县级博物馆因其所处的地域环境、历史文化背景以及财政经费的投入力度相对较弱,使之难以与国家大、中型博物馆的展品结构、展览形式相提并论,但县级博物馆也有规模小、人员少、便于管理和操作等特点,更重要的是其所具有的浓厚地方文化色彩使其在一个地方文化建设和传播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前景.在展示本地区历史演变、文化源流、推动县域经济发展以及在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新的精神需求等方面起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利用好独特的地方文化遗产,进一步挖掘地方特色,发挥地方优势,形成自己独特的办馆风格,举办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好展览,是当前县级博物馆发展面临的首要任务.县级博物馆免费开放运行几年的实践证明,充分发挥县级博物馆在两个文明建设中的作用,要满足不同层次观众的需求,既要提升博物馆服务质量,又要立足县情。办出符合大众口味的、有地方特色的、灵活多样的陈展,是县级博物馆在免费开放工作中的具体体现。
  • 摘要:博物馆是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实物的场所、建筑物、社会公共机构."一座博物馆就是一部物化的发展史,人们通过文物与历史对话,穿过时空的阻隔,俯瞰历史的风风雨雨".针对哪些因素或元素在博物馆文化成为时尚中发挥着相互不同的作用,进行了深入探讨与研究。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走进博物馆成为一种时尚,在经济、社会、文化多元化趋势下,保持文化独有性,增强文化认同与民族自信,维护文化安全,弘扬博物馆文化成为必然,并且博物馆文化博大精深魅力无限,而且博物馆类型多样化带给人们无比丰富的文化感受与审美享受。在不断引进与推出临时性新陈列展,犹如不断打造的舞台演出剧目,令人常看常新目不暇接,陈列布展中艺术与科技元素助推了博物馆文化的时尚性,不断拓展的博物馆教育功能增强了博物馆文化的广泛传播,创意设计丰富的博物馆文化纪念品亦引领时尚潮流,不断增强的博物馆观众服务功能,使之成为人们休闲的高雅去处。
  •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博物馆的教育功能正在逐步为公众所重视.为适应这一变化,办好博物馆,必须建立一支具有良好的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充满活力的专业技术人员队伍.通过分析博物馆人员的素质与结构,提出整合、提高现有博物馆人员队伍,不仅要进行人事制度的改革,主管领导还要树立正确的用人观念。
  • 摘要:文物是地方文脉的载体,是不可再生的资源,是极为宝贵的财富。在现代城市化进程中,许多历史的自然的遗迹正在消失,许多民族的民间文化遗产正在被时尚与流行的大潮所淹没。面对祖先留下的厚重的历史文化遗产,人们要用心珍视和爱惜它,极力守望和呵护它,古为今用,固本创新,使其真正成为文明的根脉和城市的灵魂而发扬光大,是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和全体市民的共同责任。人们一定要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在保护中合理利用,在利用中有效保护,让优秀的历史文化得以传承发扬,让城市的文脉得以持续涌动。
  • 摘要:党的十六大、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科学发展观,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为文化旅游业的未来发展指出了一条光明之路。需要人们去认真思考,并且去探索发展文化资源与文化旅游相结合的新方式和新途径,实现文化资源与文化旅游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通过分析江夏区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及旅游特色,树立可持续发展观,正确处理历史文物保护与旅游业的发展关系,并且利用优势,整活文物旅游资源。江夏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得尽自然之精华,山水之灵峻,因此,依托历史文化,繁荣文化事业,开发江夏旅游资源,促进江夏经济发展,具有巨大的潜力和美好的前景。
  • 摘要:作为一个历史悠久、文明璀璨、馆藏古今的区域型地方博物馆在新的历史时期必须具备:开放的办馆思路、优秀的人才结构、特色的文物藏品、先进的展览设施、优质的社交服务、深厚的研究功底、创新的文化产业。才能成为当地文化积累、审美教育以及社会和谐发展的精神“引擎”。就此,通过加强开放性,增强社会的影响力,加强科学性,增强工作的创新力,加强服务性,增强观众的吸引力,加强产业性,增强自身的生存力。
  • 摘要:博物馆免费开放是城市化进程和社会全面进步的一种真实体现。国家制定的博物馆免费开放政策及一系列的保障机制,给大多数因经费困扰而导致“闭关自守”的县市级博物馆带来了一个繁荣发展的良好机遇。与此同时,探讨县市级博物馆在城市化发展中的科学管理规律,改革现行的陈旧管理方式,是新的历史时期县市级博物馆人面临的巨大挑战。因此,不仅要加快县市级博物馆的改革发展步伐。积极应对“免费时代”,还要以区域文化为陈列内容,倾力打造精品展览,积极提升展览水平,以及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县市级博物馆文化功效,提高吸引力。总之,在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飞速发展中,免费开放是所有县市级博物馆面临的一个崭新课题,只有把免费开放工作做实、做细、做好,为观众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充分发挥教育功能,才能更好地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为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服务、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服务。
  • 摘要:笔者认为准确定位屈原纪念馆的文化特质、精神内涵和道德力量是传承的精髓,而凤凰山古建筑群建设,则应与屈原纪念馆同步发展,把峡江文化推介到极至,使二者互为一体,形成以屈原为龙头的整体合力。在加强屈原纪念馆和凤凰山古建筑群的建设中,应该坚持保护和发掘屈原文化与精神道德建设相结合,坚持屈原文化与峡江文化相结合,坚持文化场馆建设与旅游文化建设相结合,坚持博物馆的公益性与经济建设相结合。屈原文化和精神的演化、传承、发展与时代密切相关,而以屈原文化为标志的楚文化诞生、发展和兴起,其实是屈原所在时代的必然。三峡是中国与世界交流融合的平台,屈原更是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对话的窗口,两者的互动与平行发展,是构建三峡文物博览集群的发展优势和比较优势。笔者认为要做好三峡库区文物博览工作,就必须保持与社会发展同步,与经济发展同步,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同步,与城市化进程同步。
  • 摘要:徜徉在兴山民俗博物馆的展厅里,透过那一件件老式生产工具、生活用具,寻找那些久远的记忆和曾经的过往,如今成了兴山人民最有品位的休闲。在这里,博物馆充分发挥了它的教育、宣传的核心功能,把人们的遐思和心绪从一个崭新而浮躁的时代带到那些令人心动的悠悠岁月,让广大人民群众及外乡游客能充分感受到在兴山这片热土上孕育着的璀璨辉煌的古代文明,不尽感慨古人的智慧和力量。博物馆在城市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分析其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不仅要重点打造一家民俗博物馆,还要提升改造王昭君纪念馆,筹备建立一家综合性博物馆,建立一支强有力的队伍,征集一批有价值的文物,整合物遗与非物遗资源。
  • 摘要:在各类型博物馆中,公共博物馆是最为重要的基础,是我国博物馆以及文博事业的骨干力量。我国的公共博物馆都是按国家的行政区设置的,形成了国家级馆、省(自治区、直辖市)馆、地区(盟、市、自治州)馆、县(旗、区)馆的四级网络。这就提出了地方公共博物馆,尤其是地(市)级博物馆应该扮演何种角色,应当突出什么?而发挥地(市)级博物馆的“龙头”作用,首先,地(市)级博物馆应该加强自身的业务建设,提高业务能力和研究能力。其次,各级博物馆之间应该相互协作,互相帮助,形成合力。再次,组织馆间交流活动。而发挥博物馆的职能作用,第一,发挥阵地优势,为公众服务,第二,利用资源优势服务社会,第三,发掘优秀文化遗产,为建设旅游城市服务。
  • 摘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作为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社会主义坚强的文化阵地,中国的博物馆在"四位一体"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中担负着重大责任,博物馆安全则更是与社会和谐有着直接和紧密的关系.总之,博物馆安全需要社会和谐,只有社会和谐,博物馆才具有安全保障。同时,博物馆安全又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博物馆自身的教育功能中即有文明与安全的内容。社会文明和谐与博物馆安全是密不可分的,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 摘要:民族地区的民族民俗博物馆,它的根基源于民族民俗历史文化.在民族民俗历史文化中包含着有形的物质文化遗产与世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也是民族民俗博物馆陈列中最为宝贵的陈列要素.民族地区的博物馆陈列中非物质文化的运用,仅有以上的构想是不够的,要想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藏品展示十观众互动十民族风情表演”的陈列框架,笔者认为,需要有一支稳定的文博干部队伍和非遗的传承队伍,要保证非物传承文化的原始性,要有一定的运行经费作保证。总之,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的作用,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各少数民族区域博物馆展示与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继承和发展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培育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品格;有利于构建社会和谐与稳定,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也有利于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 摘要:博物馆是面向观众的开放单位。它自开放之日起,就不断传递着人类文明的信息,传播着文化,也不断接受着观众的审视和评判。博物馆价值,不仅仅可以由词义中抽象出来,也可以在观众参访体验中感悟。本文拟变换研究路径,透过博物馆参观者的视角,来反观博物馆的价值,从而在理论与实践的交汇中,获致一个大体公允的认识。题词研究主要有两类,一是对某个特定名人的题词进行系统研究,已有学者专题研究了孙中山、毛泽东的题词,借以了解题词者人生经历、认识其思想并欣赏其书法艺术等。还有一种是针对某地或某事的题词研究。我国最早的题词结集,就是将在华山的题名,结集十卷而行世。来博物馆参访的名流题词,属于后者。人们对它们做一个集中研究,应该可以在名流的笔墨中,领略他们对博物馆的不同层面的认识,以丰富人们对博物馆价值的理解。以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的名人题词为视角,具体探讨博物馆的价值,研究表明,作为以辛亥革命纪念为主题的专题博物馆,它具有历史、教育、纪念、政治以及旅游等多方面的价值。
  • 摘要:中国的生铁冶炼技术大约始于战国时期,这是一个重要的发明与创造.它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水平,促进了社会的变革与发展.直接用生铁铸造生产工具或兵器等,这有赖于高温冶金技术的成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殷玮璋认为:铜绿山古铜矿"冶铸技术方面的成就,还直接影响了中国铁器时代的发展."从冶炼工艺看,块炼铁与生铁冶炼所用的原料都是相同的,主要差别是冶炼温度不同,块炼法的炉温在1000℃,离铁的熔点1537℃相距较远,只能得到含碳较低的固态熟铁。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出土战国时期的采矿工具有一部分是铸铁工具,主要有铁斧、铁锤、铁锄等。
  • 摘要:最近十几年来,中国博物馆进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从软件、硬件上都得到了显著提高,引起了世界博物馆同行的注目.人们在迅速发展的同时,在对博物馆观众心理、需求调查研究方面,在观众与藏品的有机结合方面,教育职能的发挥方面,尚有待加强.创新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原动力,没有创新就没有社会的进步,就没有事业的发展。而为适应社会、服务大众,拓展博物馆、纪念馆的教育应该建立一支专业性强、高素质的教育队伍,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教育活动,博物馆要逐步进入国民教育的课堂。博物馆作为一个国家的文化和教育水平的体现,作为经济、科技、社会和综合国力的标志,正日益受到各国的重视。
  • 摘要:博物馆作为一个专门收藏、研究和展示人类环境见证物的公益机构,对于保护人类共同遗产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文化遗产概念的不断扩大,博物馆遗产保护的内容也正在逐渐增加,从有形遗产扩大到没有物质形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遗失中保存记忆,在记忆中避免遗失,博物馆作为构筑历史发展记忆与收藏遗失文化的高雅艺术殿堂,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所起的作用凸显。因此,正确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是博物馆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根本需要。明确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博物馆的关系,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必然需要。深入研究寻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支架和途径,是博物馆构筑高雅艺术殿堂的总体需要。博物馆深入挖掘本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调动传统和现代相结合的手段,以生动活泼的方式展示绚丽多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方面可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物资料和无形财产,另一方面可以让人们走进博物馆了解本地区的源远流长和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之源,从而唤起全社会更加关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这对丰富城市的文化内涵、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延续中华民族的文脉和魂脉,都将大有裨益。
  • 摘要:博物馆是社会文化精品的总汇,是展示国家、民族文化的窗口。博物馆的核心价值是文物,而文物的核心价值是文化,其形态是物质文化的遗存,核心是文化内涵。所以,没有文化内涵的物质遗存品,就不能称其为文物,只能是一件很普通的物品。作为文物核心的文化,其核心内容又是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的综合。在当前社会的城市化进程中,重新认识博物馆的地位与价值取向,充分发挥其在城市化进程中积极作用,很有必要。而城市化进程中需要厚重的历史文化滋养,因此确立博物馆在城市化进程中地位与价值取向的途径与方式,为此,博物馆应成为城市化进程中“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要推手,在免费开放中进一步提升博物馆的品质,以及充分发挥博物馆的多种功能作用,努力创新文化传播的内容、形式和手段,总之,博物馆的社会责任,说到底就是要努力实现其固有的核心价值的社会效益,朴实无华地把全部藏品的文化价值奉献给社会、哺育社会,使博物馆成为普及大众文化和陶冶高尚情操的最佳场所,成为促进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文化阵地,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作出更大的贡献。
  • 摘要:随着城市变迁、城市化进程步伐加快,文化促进城市发展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立市”成为当今城市发展的普遍共识。武汉作为中部崛起的最重要城市,保护与利用文化遗产为建设城市服务意义重大且深远。充分认识这些珍贵红色文化遗产的价值,挖掘、保护、培育城市的文脉,发挥红色文化遗产价值与功能,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增强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的爱国情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其意义不言而喻;同时,发挥其在城市化进程中的作用,促进、推动城市化在环境、文化、经济、社会全方位的、协调的、可持续的发展,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亦值得人们思考与审视,武汉红色文化遗产与中国近现代革命紧密相连,其反映的历史内涵特征与武汉这座城市休戚相关,是近现代武汉形成革命传统、具有重要革命地位的重要文化载体。其特征具体表现在武汉是中国革命的重要发祥地,武汉是中国革命重要的枢纽。红色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蕴涵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文化内涵。红色文化遗产在城市化进程中,有着特殊的积极作用。红色资源是人类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必须加强保护。为此,不仅要进一步提高对保护、开发、利用红色文化遗产重要意义的认识,坚持“保护第一,合理利用”的原则,还要踏踏实实摸清家底,真正了解现状,做到有的放矢,将工作落实到实处,并且,结合自然风光、民族风情等旅游资源,统一规划,形成重点突出、特色鲜明的品牌战略,以及充分利用传媒,多渠道、多层次地宣传,多元化、全方位地筹措资金保护、开发、利用红色文化遗产。
  • 摘要:城市是文化的产物,又是文明的重要生成地,博物馆文化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所以博物馆应当更加自觉地关心城市文化的进步,成为先进文化精神写照和文明社会情感依托场所。在城市化进程中,注重社会责任和自身业务活动与人居环境改善的内在联系,以推动社会变革和发展为己任,以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挖掘、保护、培育城市的文脉,促进、推动环境、文化、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城市化进程中,博物馆应该努力实践,积极推进城市有关法律以及发展规划与文物保护理念结合的理念,形成平衡与和谐的发展格局,使城市在动态变化中,始终保持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和意识,维护城市记忆所必须的物质依托,使灿烂的历史文化价值和效用充分显现,其增强民族认同感的核心价值得以最大化地发挥。博物馆必须发挥自身独特文化形态的优势-历史传承,教育辐射,对内聚合,对外吸纳。城市化进程中,其核心性资源已经不仅仅是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科技资源,还包括城市的人文环境。因此,在注重空间扩散过程—城市化规模推进的同时,城市更需要文化提升。
  • 摘要:文化旅游作为一种时尚旅游活动而出现,它是以文化资源为支撑,博物馆的展示、教育、欣赏和传播形成纽带,使旅游者以获取文化印象,增智为目的的旅游产品.它也是旅游者为了实现特殊的文化感受,对旅游资源内涵进行深入体验,从而得到全方位的精神和文化享受的一种旅游.博物馆在文化旅游中不应把自身看成一个独立的旅游产品,而是一种观念意识反映,是旅游经营者设计旅游产品时的一种创意思维,是旅游者从事旅游活动的一种方法。开展文化旅游的目的在于为旅游者提供富含文化特色的观光、度假、商务等形式的旅游产品服务,使旅游者以文化审美、文化鉴赏的心理去从事旅游活动,获得一次更有意义的旅游经历。从而提高旅游质量,增强旅游对旅游者的效用,而且有利于旅游业界形成一类以强化文化感受为特征的产品设计思路,从产品创意、设计到导游功能及其业务素质要求等方面形成一个以文化意识为基础的实践操作体系。本省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有得天独中的区位优势,有水陆空连运的交通条件,有雄厚的物质基础,有一批作风扎实的旅游工作者,更有一批致力于理论研究、成就卓著的专家,旅游事业大有潜力可挖,有利条件很多。主要可概括为开发利用,深入发掘,打造精品,完善设施,以及保护资源。
  • 摘要:在城市化过程中,城市文化得以交融,并由此产生出新的文化特征,主要表现在人口的增加和流动,城市文化出现了多元共生的特点,城市文化层面多样化,表现出复杂的特点,城市文化的差异性激发了城市的现代活力,保护城市文化的地域特色,是城市化建设的重点。博物馆作为文化的传承者,城市化给博物馆事业带来了大发展的机遇,同时,城市化过程中呈现的文化特点,也给博物馆的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而在新的社会形势下,博物馆应乘势而上,创新思路,适应当前城市化时代的要求,积极应对,履行职能,主要有记录历史,收藏文化,承担起保护城市文化遗产的责任,展陈历史,促进交融,满足新的文化需求,走进社区,是博物馆教育职能的提升,以及博物馆是城市新文化建设的参与者和引导者。博物馆要实现职能作用的提升,必须进一步加强收藏、陈列、研究工作,并且在传承历史文化,建立创导新时代文化中承担起社会责任。博物馆记录了城市的过去,反映城市的发展过程和文化特色,展现城市的历史和城市的现实文化,留存城市的今天,昭示城市的未来。
  • 摘要:当今世界性的一个共识,文化及文化力在综合国力竞争与城市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与地位越来越突出和显要。博物馆伴随城市而兴起,是城市文化的坐标,承负着文化薪火相延的重任。对人类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自觉意识,使博物馆担当了城市文化生态营造的天然使命,具体表现为城市文脉的承续,人文精神的守望,文化心理的契合。当代博物馆的发展证明,肩负城市文明传承、弘扬历史文化重任的博物馆,其“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宗旨、“非营利性”的性质特征在构建、完善区域、城市文化生态中将显现出独特的文化魅力。因此,塑造以博物馆为标识的区域文化生态景观,拓宽城市文化发展活力的多渠道辐射功能。今天的中国社会正处于深化的城市化变革之中,城市发展实践表明,博物馆作为城市“文化中心”的功能意义对推进城市化发展,以及塑造区域、城市文化生态正起着无可比拟的作用,其价值内涵需要人们不断地思考与探掘。
  • 摘要:博物馆不仅要梳理历史文脉、保护文化,更要传播文化,使文脉绵延有绪,架起传统与现代沟通的桥梁,让现代人能够从中领略前人的智慧和创造能力,欣赏和赞叹前人创造的灿烂文化,从而激发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博物馆对于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重铸民族精神,宣传城市历史文化,启迪城市居民智慧,促进城市凝聚力的形成,发挥了积极作用。博物馆作为城市文化的集聚点,在传播科学文化知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高公民科学文化素质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博物馆在公民道德教育,尤其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方面更是重任在肩。博物馆所具备的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教育资源使其在思想道德教育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博物馆为提高城市的知名度起到了积极的宣传作用,城市文化的发展推动了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在城市文化的视域中,需要在一种更新、更广泛联系的框架内重新思考博物馆的作用和目标,让博物馆帮助人们架起现实与历史之间的桥梁,让博物馆不仅作为城市历史和文化的积淀以及城市文化延续的体现,还要成为城市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并为城市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精神支撑和智力支持,以此来完成博物馆的使命——认识过去,探索未来。
  • 摘要:随着地方城市博物馆、纪念馆建设的加快,地方博物馆、纪念馆研究、展示、服务主题受到各级政府、民众和本系统同仁的高度重视.各博物馆、纪念馆间是否还是同以往那样在展陈中追求一种全面、泛泛的通史?还是依据自身特点,展示自己特色文化,做到依托区域文化,展示区域历史,为城市文化建设服务.本文拟以宜昌区域文化研究和本地城市博物馆、纪念馆展陈主题来进行探讨,介绍了地方区域文化特色及分布情况,发现科学研究、展示、保护利用存在着重视不够,宣传展示不够,挖掘、研究不深入,人才队伍匮乏,博物馆、纪念馆与本地文化学者、院校和其他文化学术研究团体交流不够,没有充分发挥博物馆、纪念馆在地域文化研究、展示、应用、服务民众中的主导作用。因此,充分发挥博物馆、纪念馆的阵地作用,加强地域文化和民俗文化研究,发挥博物馆、纪念馆在学术研究.陈列展示中的主导地位,促进城市文化发展,为文明城市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发挥重要作用。
  • 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博物馆成为城市文化活动的核心。面对公众的文化需求呈现出多样化、多层次的状态,博物馆开始将更多的目光,投向全体民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和文化需求,不断创新博物馆文化的展现方式,不仅提高博物馆文化的服务能力,还将文化遗产领域所有的信息都纳入博物馆文化之中。博物馆的结构已经日趋复杂和多元,不仅反映城市的文化形象,而且表达城市的文化精髓。博物馆功能已经从满足广大民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到保障广大民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再拓展到广大民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十堰市博物馆成为城市文化进步的积极力量:博物馆留给人们的不仅仅是历史的记忆,还蕴含着人们对未来的理想。十堰在建设区域中心城市的过程中,打造特色文化品牌,提升十堰文化软实力。而十堰博物馆是十堰城市文化软实力的一个方面,浓缩了这座城市的历史、孕育的文化氛围更具有独特的精神气质,使十堰内涵深厚且富于活力。十堰市博物馆成为加强社会教育的积极力量:博物馆展现着人类整体文明与智慧,并以展览为中心,以宣传活动为半径,扩大博物馆服务面,树立博物馆品牌,提高博物馆的社会影响力。十堰市博物馆成为增进区域文化交流的积极力量:博物馆的魅力来源于它的最终目的,就是促进社会和谐,而且十堰市博物馆成为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力量:博物馆的诞生与发展根植于社会,对博物馆本质的研究必须与社会公众互动。为充分发挥博物馆的文物资源优势,提高博物馆知名度,树立博物馆品牌,十堰市博物馆连年开展创建活动,其旅游功能日益突出,逐渐成为展示城市独特历史文化,提升城市文化旅游吸引力的重要载体。
  • 摘要:民办博物馆是公立博物馆的有力补充,是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和谐社会的一支重要力量。在当前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民办博物馆要更好地发挥各自作用,推动城市文化多样化发展,一是要深挖文化内涵,坚持特色办馆的方向;二是要坚持“三贴近”原则,积极服务于社会;三是要注重办馆质量的提升。
  • 摘要:城市的建设发展只有要把建设遗址博物馆与创建和谐荆州有机地统一起来,把古代文明资源合理地利用起来,才能使这个城市的发展焕发出勃勃生机。把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相结合的设计与规划理念,可以启导现代人们更加尊重历史和保护文化遗产。对市区范围的其他时期重要的古代遗址进行应有计划、有步骤地保护,拓展一些遗址公园、遗址广场,让当代群众文化生活融人古老文明的气氛之中,真正做到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的和谐相处。而建设和发展遗址博物馆,一是保护文化本体,二是利用文化遗产发展社会经济,三是作为教育基地培育人民增强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一个好的遗址博物馆,可以为当今社会在构建和谐的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 摘要:博物馆事业是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进步与发展有助于人民群众获得更多更高层次的文化享受,提升个人文化修养和生活质量。在城市化进程中,博物馆在社会和城市历史文化进程中的独特传承地位是无可替代的,博物馆在社会和城市教育中有着非常重要而且极其特殊的地位,博物馆在社会和城市旅游文化中的地位也是极为重要的,以及博物馆在社会和城市娱乐文化中具有一定的地位。总之,只有对博物馆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价值有了正确地认识和判断,人们才能在城市化进程中找准自身位置,才能在实践工作中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永保蓬勃向上的朝气和旺盛持久的生命力。
  •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我国城市建设必将快速向前推进,探索在新时期如何加强博物馆发展,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城市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是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在城市化进程中,博物馆要积极加强自身建设,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主动适应城市化要求,不仅要充分发挥文化传承作用,还要充分发挥宣传教育作用,以及充分发挥社会服务作用。在城市化背景下,博物馆发展面临许多新问题、新要求,只有不断改变和改革传统的方式、方法,主动创新,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实现跨越式发展,提出藏品征集社会化,基础设施现代化,展示陈列数字化,以及社会服务市场化。除此之外,要注意提高认识是博物馆健康发展的前提,改革创新是博物馆健康发展的动力,加大投入是博物馆健康发展的保证,加大宣传是博物馆健康发展的要求。
  • 摘要:随着大学教育战略的全面调整以及教育资源的重新配置,这些经历了一个世纪或数个世纪风雨的高校博物馆不可避免地面临许多新的挑战。目前,高校博物馆的发展瓶颈主要体现在旧理念是制约博物馆发展的关键所在,自我封闭是制约高校博物馆发展的精神枷锁,社区服务不足,是高校面临“大众”服务的艰难选择,展示内容陈旧,展览手段落后是博物馆自身形象的自我陨落,文物征集滞后,造成高校博物馆后续力量衰减和造血功能严重迟缓,宣传研发偏弱,使高校博物馆孤芳自赏。为此,提出了不仅要创新理念,主动走出象牙塔,还要苦练内功,加强内部改革和创新,也要用科学的管理制度和分配制度激励博物馆人的创造力,并且加强对外宣传和市场研发,使高校博物馆更好发挥社会职能,以及应建立长效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以人为本,人尽其才。
  •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实施,城市化进程中博物馆数量扩张增幅巨大,如何完成博物馆质量提升,是如今每一位文博人必须面对且要冷静思考的发展问题。笔者结合近年来随州市博物馆新馆建设情况,从馆舍选址与设计施工方面,人才培养与人事改革方面,文物征藏与保管保护方面,功能服务与文博产业方面,财政支持与自主创收方面提出了看法和建议。
  • 摘要:城市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和内涵,是一个城市的品格的象征。在新的形势下,黄冈如何打造自己的城市名片,作为黄冈城市文化传承方式之一的地级市纪念馆,将在黄冈的城市化建设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近年来,由于黄冈市大力推行基础建设项目,同时武汉“城市圈,,工程的推进,文物保护工作力度增大。免费开放为纪念馆带来了新的机遇,也是考验纪念馆的一场严峻的考试。作为地级市纪念馆,提出不仅要思想重视,提高认识,还要强化服务,提高综合能力,以及拓宽服务领域,扩大教育效果,也要争取项目扶持,提供资金保障。城市化的推进,拆掉了历史上的陈迹与破落,建造了都市的繁华;城市化的推进,城市与乡镇的藩篱,使大量的农民工涌入城市。农民工已是城市化下的特色产物。本馆为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科普基地,担负着为青少年进行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爱国主义教育、科学普及的历史重任,在本市的青少年思想品德和科学知识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一系列应对措施,以积极应对城市化的“免费时代”。
  • 摘要: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博物馆免费开放政策的实施,博物馆在现代城市发展中的文化地位越来越突出,正如李长春所指出的,"博物馆是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方面,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阵地".因此,博物馆要为城市服务,要成为城市对外交流的窗口和桥梁,要成为城市的宣传大使和文化大使,成为城市的形象代表,体现城市的文化内涵,展示独特的城市文化。并且博物馆要为市民服务,现代意义上的博物馆是市民的文化殿堂和精神家园。以及博物馆要走入社会,参与社会建设,承担社会责任,体现社会价值,成为促进社会变化发展的积极力量。博物馆建设是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一环,李长春在2009年《在河南博物院考察时的讲话》中就我国的博物馆建设提出了旗帜鲜明的建设的方向和目标。对于公立博物馆而言,还要认真落实免费开放政策,做好免费开放工作。
  • 摘要:随着宜昌市经济和文化的快速发展,宜昌博物馆已不能满足宜昌市民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迫切需要修建一家新的宜昌博物馆。所谓“屈原文化”,就是指包括屈原的所有文学作品及其所反映的思想实质、精神风貌,以及后人对屈原及其作品的理解和诊释、吟诵等等,是一个内容非常丰富,包罗万象的文化概念,是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范畴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宜昌市政府应该采取相应措施,着手打造这一精品名牌,其具体步骤有:第一步,应将宣传屈原、宣传屈原文化确定为宜昌市的底蕴文化,并提高到战略目标来进行建设,最终要把宜昌市建设成屈原文化的展示中心和研究中心,第二步,应利用宜昌博物馆这一平台,并在宜昌博物馆的基础上,成立“屈原文化馆”,第三步,应在屈原文化馆的基础上,联合三峡大学和宜昌市炎黄文化研究协会,成立屈原文化研究所,第四步,应举办国际龙舟拉力赛,用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并提升宜昌的知名度。除此之外,宜昌博物馆应创办“屈原文化展示馆,对于宜昌博物馆,创立并办好屈原文化馆,将取得很大的社会效益和一定的经济效益。
  •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宜昌民办博物馆的概况,发现当前宜昌民办博物馆发展中面临着发展中的障碍主要有生存问题,而发展中的政策瓶颈主要有政策环境还不够宽松,思想观念有待进一步转变,社会服务目标有待明确。因此,要加强政策支持,规范登记备案制度,加强培训提高陈列布展能力,提升民办博物馆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做好宣传报道提高民办博物馆知名度。博物馆之功用,亦即博物馆之目的,其最大者有四:一是保存有价值之物品;二是辅助研究工作;三是实施实物教育;四是实施精神教育。
  • 摘要:民办博物馆是我国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大背景下,公民文化需求增长的必然结果,是为了教育、研究、欣赏的目的,由社会力量利用民间收藏的文物、标本、资料等文化财产依法设立,具有文化普及鲜明特点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是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共同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一支重要力量.而宜昌大力发展民办博物馆的潜在优势主要有丰富的地域文化内涵支撑的优势,党委政府和文物部门政策支持的优势,民间有识之士对文化建设支援的优势。然而宜昌民办博物馆存在着日常运行经费缺口较大,专业管理人才、技术人才匮乏,缺乏长远规划,社会功能难以发挥等问题,为此,提出民办博物馆应探索成立理事会制度,逐步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还应从单纯的数量增长走向广泛的质量提升,并且走出馆舍天地,到大千世界传播博物馆文化。
  • 摘要:博物馆、纪念馆是陈列、展示、宣传人类文化和自然遗存的重要场所本省各级政府历来重视博物馆工作.在经历了建国之初、改革开放和新世纪几个显著的发展高潮后,本省的博物馆建设事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是,本省的博物馆无论是数量、体系、展示和社会服务能力等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发现地市级博物馆建设进度缓慢,县市级博物馆建设严重滞后,本省博物馆建设在“三馆”建设中财政投入不够,因此,提出继续推进博物馆体系建设,进一步优化本省博物馆体系,并且地方政府要加大对博物馆建设的支持力度,省级财政要对博物馆建设给予进一步的资金支持,以及会同发改委争取中央资金对博物馆建设的支持。
  • 摘要:本文所指的博物馆多元化是指城市化进程中博物馆的多样性、特色化,包括举办主体、资金来源、类别、规模、建筑风格、陈列展览等等。笔者认为应该做好政府宏观控制,鼓励行业自办,大力发展民办博物馆,发挥好现有博物馆作用等方面的工作。具体体现在政府应从战略高度考虑博物馆的整体发展,从宏观上制订发展规划,博物馆投资主体社会化、多元化,鼓励各行各业自办博物馆。大力发展民办博物馆。
  • 摘要: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提出“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命题,一直被认为是古代朴素整体观最有价值的遗产。将其运用到现代博物馆事业发展,尤其是国家一级博物馆的发展与建设中,依然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博物馆事业发展过程中,无论是藏品管理、科学研究,还是陈列展览与社会教育、公共关系与服务、博物馆管理与发展建设,虽然它们的权重比不同,业务特征各异,但都是博物馆业务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们是整体的,而不是“单打一”的;它们是系统的,而不是零碎的。当它们各个部分都能以高效、合理、有序的结构形式规范运作时,博物馆事业这个整体就具有全新的系统整体功能,一种科学、良性的综合效应就能逐渐显现。分析和总结国家一级博物馆运行评估建设中的得与失,调整各项业务工作的结构形态和工作侧重点,进一步廓清影响博物馆建设和发展质量的制约因素,有针对性地寻找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法,发掘并整合博物馆资源,重新审视博物馆的定位,准确把握工作重心及发展方向,是提升博物馆整体运营水平,实现博物馆质量全面提升的关键所在。
  • 摘要:社区作为人们因各种社会活动而积聚的场所,必然有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巨大潜力,博物馆的公益性正是基于她可以为社会提供这方面的需求,满足社区居民的这种需要。经过对禅城区保存较好的祠堂的调研,按照祠堂在参与当前社区文化建设中的用途来分,可主要分为星光老年之家活动场所,宗教活动,以及宗族祭祀。尽管传统建筑在转型为文化活动场所过程中,起到了很好的传承作用,扩大了文化发展的空间,为博物馆的发展也带来了新的机遇,但是也存在不少的欠缺,具体体现在社区文化公共服务满意率仅三成,社区文化建设中,关注老年人文化消费的渠道单一,博物馆参与社区文化建设关注社区文化较少等问题。因此,发挥博物馆的优势与基层文化站配合,进行资源整合,整合博物馆的人力资源,整合博物馆的藏品资源,整合博物馆的地域资源,整合博物馆的信息资源。
  • 摘要:在城市化的社会背景下,博物馆工作面临着新情况和新形势,城市发展对博物馆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理念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结果。博物馆办馆理念是博物馆人一直思考和实践的所在,也是确保博物馆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永恒主题。近年来十堰市博物馆提出了“服务大局、服务社会”和“注重创新、注重活力、注重细节”的“双服务、三注重”的发展理念,在城市化与博物馆背景中作出了初步探索,也取得了初步的成效。笔者总结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博物馆的根本依托,发挥职能,服务社会是博物馆的立馆之本,创新发展,不断超越是博物馆的动力源泉,人性化管理,激发队伍活力是博物馆的基本保障,追求细节,提升服务是博物馆的腾飞翅膀。在城市化进程中,博物馆办馆理念实践探索也永无止境。城市飞速发展,博物馆人时刻要做好准备。
  • 摘要:城市化发展带动博物馆蓬勃发展,一座座崭新的博物馆或在筹划之中,或在建设之中,或已竣工。新馆之新不仅应是建筑形式和手段的革新,更应是展陈服务和环境氛围的全面提升,并且要努力成为构建和谐城市和城市文化建设强有力的助推器。因此,不仅要提升服务功能,成为展示城市魅力的名片,还要担负文化延续使命,尽显文物内在文化价值和城市文化底蕴,以及促进文化创新,引领城市文化发展脉搏。
  • 摘要:近年来这些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逐渐受到国家和社会各界的重视。作为公益性文化教育机构,博物馆如何关注这个弱势群体、发挥自身社会教育职能、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以城市文化构建和谐社会是博物馆社会教育工作者在这个时期函待思考和解决的课题。分析我国流动儿童教育现状,提出了博物馆重视流动儿童社会教育问题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而漂泊的生活造就了流动儿童特殊的心理特点,而博物馆应重视流动儿童社会教育,服务社会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 摘要:我国的博物馆历经了百年的风雨沧桑和兴衰变迁,新中国成立之后特别是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除社会历史类的大型综合博物馆之外,一大批以自然历史、人文艺术、民族民俗文化为特色的专题博物馆的兴建,呈现出五彩缤纷、争奇斗艳的局面;以反映传统手工业和现代工业文明的各类行业博物馆的兴起,犹如雨后春笋,发展迅速;历史遗迹、名人故居和重大历史事件纪念馆的建设也随之而起,数量逐年递增.以张之洞与近代工业博物馆建设为例,对武汉近代工业遗址保护面临的新馆建设难以准确定位问题,博物馆的建设与使用需求脱节问题,以及长期维持和管理的难度大问题进行了重点研究。
  • 摘要:博物馆发挥教育功能,拓展社会服务功能,这是时代赋予的责任,是由博物馆的本质属性决定的,也是博物馆自身发展的需要。博物馆实行免费开放为其发挥教育功能提供了方便,但必须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拓展博物馆的社会服务功能,必须改变观念,创新思路,走出庭院,走进学校,参与并融入社区教育,并在加强博物馆自身建设上下功夫。
  • 摘要:文物资源是先人留下的无价之宝,是历史的见证,是历史的再现.文物是不可再生资源,加强文物保护工作至关重要。针对目前谷城县文物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强文物保护工作的宣传,增强全社会的文物意识与文物保护的法制观念。二是要把文物工作列入各级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纳入领导任期目标考核内容。三是要充分发挥县文物管理委员会的作用,使之成为协调全县文物保护与经济建设关系的权威性机构,特别是规划、城建、公安、工商等成员单位要各尽其责,各尽所能。四是要加大对文物事业经费和文物保护经费的投入,设立文物保护专项资金。五是加强文物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六是要充分做好文物利用工作。
  • 摘要:传统观念上,博物馆与大众传播媒体是两个不同领域的概念.博物馆的神圣、宁静与大众传媒的通俗和喧嚣相去甚远.现实社会背景中,转型期文化需求多样性促使博物馆逐渐走向大众,以文化传播为主要途径,在社会结构中发挥多种功能.本文将博物馆作为具有媒体功能的文化机构,提出博物馆应通过扩展传播模式来实现服务社会功能的最大化.依据大众传播学的若干理论,结合湖北省博物馆的实践经验,通过对受众培养、使用与满足理论、社会化、文化认同等概念的使用,探讨博物馆功能在当前社会环境下的实现和扩展;通过对如何参与和利用大众传媒进行文化传播、运用多种传播手段扩大影响等具体问题的讨论,以期找到博物馆与大众传播媒介之关系的现实意义。
  • 摘要:作为博物馆工作者,需要在面对免费开放时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积极行动、切实把免费开放工作做实、做细、做好,为公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文化服务,建立博物馆免费开放的保障机制,满足观众需求、展示传播水平、增强博物馆活力,为构建和谐社会起到宣传和凝聚作用。而想要达到以上各项要求,博物馆的后勤管理和后勤保障是不可或缺的。而博物馆应在重视后勤管理人员的素质上像重视文物安全、考古工作者个人素质和整体素质一样重视后勤管理人才的引进。
  • 摘要:收与藏,是博物馆的基本功能,同时,如何"收"与如何"藏"又是一个长期被博物馆同行所忽视的大问题.本文以此为切入点,探讨国有地方博物馆(地市级和县市级)工作的主要目的与意义.用博物馆本身的职责解密多年来困扰地方博物馆生存与发展的根本原因,从而寻找一条地方博物馆作为国家财政拨款单位应该如何发展的规范道路,更好地发挥其为国家和公众服务的有效作用.严谨科学地保管藏品应视为保护生命一般,完成保藏的工作,不仅要建立完整的藏品登记档案,还应严格分类藏品,并且经常观察文物本体的变化,及时进行理化保护,研究进行学术研究。总之,收藏地方历史发展的方方面面,是地方博物馆的使命和发展的关键。收藏是博物馆的内涵,陈列展示是博物馆的外延。要多动脑筋,勤调查,快收集,把博物馆办成地方历史和文化的精品库。有了足够的藏品,举办各种形式的陈列展览就会十分方便,内容也会丰富多彩,博物馆的社会功用才会有效发挥。有了这些,博物馆就有获得社会支持的可能,从而走出困境,稳步发展。
  • 摘要:博物馆学理论将陈列展览设计分为“内容”和“形式”两大部分,内容设计的主要任务是陈列展览文字编辑和结构处理,形式设计的主要任务是陈列展览艺术设计,即展品的美化。而民族民俗陈列展览反映的是某一民族、某一区域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所形成的传统文化,它不必注重历史发展的连贯性,而是注重反映民俗事象的本质特征。博物馆运用文物藏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字图片、工具模型等物质载体,举办陈列展览,设计场景复原,力图用视觉传播手段来表达陈列深层次的情感和态度。总之,恩施州民族民俗文物展览内容应紧扣主题,突出地方民族特色;展览形式应采用传统方法与现代科技结合,力图用视觉传播手段来表达陈列深层次的情感。通过文物展览引导人们去认识、去体验、去领会、去品味恩施州的民族民俗文化内涵及艺术价值,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增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意识,充分发挥博物馆陈列展览的社会教育功能。
  • 摘要:作为地区文化的重要收藏和展示机构,地市级博物馆肩负着对所在地区古老历史和文化发掘、整理、研究、宣传、交流等重要工作.在公共博物馆实行免费开放后,地级博物馆工作应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内容形式、创新展陈手段,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努力把博物馆建设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人民群众文化鉴赏、愉悦身心的精神家园,青少年增长知识、陶冶情操的第二课堂,中外游客踊跃参观的重要景点,对外文化交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窗口,学术研究和科普教育的重要平台.努力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发挥积极的作用.通过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利用博物馆内资源,面向社会,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提高服务意识,延伸社会服务功能,转变人才观念,发挥团队优势。
  • 摘要:教育职能是评价当代博物馆日常工作成败的标准。目前,博物馆场馆数量、类别增长迅速,为大众提供了充沛的教育资源,而且免费开放政策推进博物馆教育事业走向全民化,尽显教育服务公平化,多元灵活的展览教育模式,凸显文物教育资源的共享性。博物馆亲民建设的主要任务是提升教育服务质量。中国博物馆在未来建设发展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自身优质文化资源,“以人为本”,从自身优势和特点出发选择合适的教育思路,从受众参观吸引度和舒适度入手,提高陈列展览的知识性、趣味性和观赏性,以细致、体贴的服务理念,不断拓展教育领域;从亲民的角度,策划各类有意义的教育活动,将教育活动细化,提升教育服务质量。只有这样博物馆教育职能才能有保障,普通百姓才能从博物馆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历史文化的魅力,博物馆才能真正成为群众身边的文化课堂和精神殿堂。
  • 摘要:博物馆的构成包括:建筑、展览、活动、人员和设施等类。这些构成博物馆特殊产品的基本元素也就是人们对其进行提升的方方面面。如何对其提升,是摆在当前博物馆人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根据在基层博物馆的多年工作体会,充分认识到注重学习、工作细节、办馆特色等几个方面,对于提高博物馆办馆质量至关重要。首先,注重学习,强化人才培养,是博物馆质量提升的关键。其次,注意细节,强化工作管理,是博物馆质量提升的重要环节。第三,注重特色,强化开拓创新,是博物馆质量提升的基础。
  • 摘要:陈列展览工作是博物馆工作的重点.在陈列展览中体现个性,突出特色这种理念已经成为了博物馆学术界的共识,然而,在实际的工作操作中往往还很难做到.众所周知,博物馆的展览是一个系统工程,从概念策划,搜集资料,熟悉材料,主题的确定,单元的布局,文字提纲的完成,形式设计方案的确定,展览施工,展品的提取及布置。还有展览推出前的文字宣传和展览内容的扩展。这是需要多个部门的配合才能完成的一项工作。湖北省博物馆在策划楚文化展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将文物展品价值的评估从历史的角度向外延伸为更广泛的文化的角度转换。
  • 摘要:作为一个首批对外开放的国家一级博物馆,做好文物陈列展览并通过文物陈列向民众进行保护文物、热爱祖国的宣传教育等工作,已成为新时期荆州博物馆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提出更新陈列观念,增进服务意识,发挥文物资源优势,打造特色精品陈列,搭建文化传播平台,加强文物宣教作用。
  • 摘要:文物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博物馆是集中收藏、展示与保护文物的重要场所.目前我国经文物行政部门审核备案的博物馆共有3020座,馆藏文物2700多万件.做好博物馆安全工作,确保文物安全,对弘扬民族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博物馆的安全防范体系的优劣,就显得尤为重要.总结新形势下博物馆安全工作的发展,就是要把各项工作管理精细化,强调科学管理,重视科技、重视规范、重视细节、重视程序,高标准、严要求,重视和做好每一道工作程序和每一个工作环节,不放过任何细节和小漏洞。只要把每一项制度都严格落实了,每一位同志在自己的岗位上敬业履职了,人们就能实现文物安全工作的长治久安。为新时期、新阶段文博事业的科学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 摘要:众所周知,博物馆是现代城市的"名片",作为一个地域社会发展的缩影,是传达地域理想、推销地域形象的机构,是多元性地域文化本质的展现,是地域社会更臻进步的象征.随着文博事业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博物馆认识到开发博物馆资源,创立博物馆品牌产品,树立博物馆对外形象,同时争取必要的经济收入,是博物馆谋求事业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有专家认为,目前我国博物馆文化产品的开发、经营还处于起步、探索、培育的发展初级阶段,整体水平还不高,而且基础比较薄弱,与发达国家的博物馆文化产品开发相比,差距很大。如何缩小与发达国家博物馆的差距,积极做好博物馆文化产品开发工作呢?笔者认为应该转变思想观念,重视产品开发,培养专业人才,提高创新能力,运用传统技术,体现文化特色,立足长远发展,强化品牌意识,选择优秀厂家,建立合作关系,以及增强传播意识,注重产品包装。
  • 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营销逐渐成为我国博物馆界的热门话题。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尝试进行营销,影响较大的有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广东省博物馆、苏州市博物馆等,尽管反响不一,但客观上起到了引起重视、激发讨论、积累经验的效果。切实提高地区性公立博物馆营销水平,重点在于实现观念和人才这两个方面的突破:受到计划经济体制的长期影响,地区性公立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中往往存在一种墨守成规、不思进取的消极思想。面对营销的迫切需求,地区性公立博物馆往往暴露出缺乏专业人才的窘况。为此,政府相关管理部门应当积极作为,协助博物馆突破人才匮乏的瓶颈,为此,提出加强博物馆工作人员营销知识和技能培训,引进专业的营销人才和会展人才,以及大力提倡合作营销模式。
  • 摘要:博物馆与旅游这两个既不相同又有内在联系的事物,在人类社会经济和文化不断发展与进步的形势下,其关系愈来愈密切.在当前,由于经济的发展,生活的改善,人们将更多的时间和财力投向休闲与文化的方面来.因此,博物馆与旅游都有了新的机遇,也面临了新的挑战.近年来旅游业迅速升温,人们对旅游活动需求更迫切,要求更严格,在国外来华的旅游者日益剧增的情况下,到博物馆参观的游客也越来越多。在这种形势下,对旅游业也提出挑战。因此,舒适的旅途环境,高素质的导游队伍,以及组织健康的娱乐活动,都可以促进旅游业的健康发展。总之,旅游业与博物馆是两个不同的行业,但他们服务的对象都是广大群众,随着科学发展综合化趋势的加强,各种行业相互渗透、相辅相成,交叉性发展,博物馆与旅游业也应互相配合与支持,达到互赢的目的。
  • 摘要:博物馆是每个城市成长历程的记录和档案,是每个城市的文化传播窗口.博物馆举办展览是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但是展览投入资金大,且受一定的场地性、局域性等的限制.因此,博物馆的社会服务工作越来越显著地体现出其发挥自如、灵活机动的职能.如今的博物馆不能坐井观天,必须走出去,从思想上下功夫,开展声势浩大的社会服务工作;可以利用更多的社会领域的资源,反过来也为这些社会领域服务,加大宣传力度,吸引观众的视线。为此,通过设立活动目标,建立网络构架,确定社会活动主体,并分析社会活动效益。博物馆是一个有效的文化传播窗口。好好把握这个窗口,以博物馆为依托,以社会为大舞台,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服务活动,发起一波又一波有声有色的活动浪潮,将人们吸引到博物馆来,让更多的人了解各地文化发展史。
  • 摘要:随着数量的持续增加,博物馆事业发展的核心问题也由数量增长问题开始转向质量提升问题。笔者通过参观新加坡博物馆展陈设计,认为只有立足观众需求,才能提升服务质,为此提出,首先,要切实研究观众需求,其次,要切实研究观众的类型特征,第三,要认真研究博物馆展品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整体营销策划,第四,要切实重视对观众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的研究。不断研究观众的需求,不断创新理念和方法,才有可能真正满足观众最朴素、最本质、最具有共性的需求。
  • 摘要:导赏员,内地博物馆称之为讲解员,香港地区博物馆则称之为导赏员.而导赏员为馆方之义务工作人员(通称“文化艺术义工”),不属于博物馆正式员工编制。导赏员应聘的基本条件各馆大同小异,主要根据本馆专业属性和工作需要而定。导赏培训班之训练课程,主要围绕各馆举办的“常设展览”(基本陈列展览)进行。香港地区的公共博物馆,除在本馆固定场馆举办有“常设展览”外,每年还推出100多个各种类型的“特别展览”(专题陈列展览)。在举办不同类型的专题陈列展览的同时,各馆还组织开展了大量形式多样、民众广泛参与的教育及推广活动。为了提高导赏服务质量,各馆在展览现场均发放有《导赏服务问卷调查表》。
  • 摘要:城市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是人们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的中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城市化建设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发展战略.关于博物馆在城市化发展中地位的最新定位,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霎翔在最新出版的《从“馆舍天地”走向“大千世界”》一书中,做了这样的描述:博物馆是城市“精神的家园”、“文化的绿洲”、“知识的殿堂”、“城市的客厅”、“文明的窗口”。对于这些定位,可以理解为博物馆在城市化进程深入过程中展现的不同特性:博物馆文化的地域性,博物馆文化的服务多样性,博物馆的知识教育性,以及博物馆的文化公益性。价值观是指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而展览工作是博物馆提供公共服务的最主要最直接载体。展览的好坏直接反映了博物馆工作水平的高低。展览内容的丰富,提高了大众对博物馆的关注度。而藏品深入的研究,增加了与当今城市社会发展的联系,通过向社会广泛征集文物,产生互动效应,策划各类教育文化活动,激发民众参与学习的热情。博物馆深入社会研究受众,是与城市化进程和谐发展的,分析现阶段社会受众特点,使博物馆工作有的放矢,积极参与社会生活,提供更多优质公共文化服务。针对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经济发展与文物保护矛盾的现象,博物馆作为保存、研究、展示历史文化的政府代言机构,有责任和义务保护各类历史遗迹不受破坏。
  • 摘要:回顾建国60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大体上历经了三个历史时期,即曲折发展时期、快速发展时期和科学发展时期.本文以武汉中共五大会址的管理模式为例,试就纪念馆在城市化进程中的演变看纪念馆在城市化进程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政府对纪念馆的投入也在成正比例的增长,在城市化进程中,如何在软实力上发展以适应博物馆纪念馆的发展需要,是人们当前的首要课题。笔者认为,首先要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提高博物馆人的专业技能,在文物的收藏、保管和利用上加强研究,扩大宣传;在社会教育方面要有创新,不能拘泥于过去,放低教育者的身份,与观众平等互动与对话;利用现代网络媒体的强大功能,传播信息;提高服务意识,人们所做的工作,主要目的就是要服务大众,所以服务意识要贯穿于人我们工作的各个环节。而 纪念馆的各种功能主要还是通过展览来达成的,纪念馆建设与城市建设在并行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和良好的社会效益。但是,纪念馆要在新时期的取得发展,更多的还需要在城市文化建设中不间断地推行自主的纪念馆理念。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是城市化进程加快的成果,而且纪念馆免费开放的方式,为构建和谐城市与城市文化建设提供助力。总之,城市发展离不开博物馆纪念馆的建设,纪念馆建设更要以城市发展为依托,走服务社会,提升公众文化素质的道路。纪念馆不能只在形式上作为城市的标志,更应该在实质中发挥作用,为构建和谐城市与城市文化建设的发展起到助推的作用。
  • 摘要:以收藏、研究、展示和传播人类生存及其环境物证为使命的博物馆、纪念馆,是人类文化记忆与传承、创新的重要阵地,是地域代表性文化的汇聚,在传承文明、维护文化的多样性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国的博物馆、纪念馆在当今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重要作用。重点指出、博物馆、纪念馆是传承历史的重要部门,纪念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位置,发挥纪念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主要通过适时推出优质展览,丰富纪念馆的展览内容,并且以人为本,做好观众、游者的宣传接待工作,还要与旅游相结合,竭力打造优雅氛围,以及举办临时展览、流动展览,走出去,扩大观众源,增加知名度。总之,人们应在当今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努力开拓,不断进取,以适应城市化发展的需要,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新贡献。
  • 摘要:2007年,配合"武汉城市圈"建设,武汉市重视"加强文化资源的整合,构筑城市个性魅力".将进一步加强历史文化资源与城市发展的融合,做好农讲所等历史文化资源的策划和保护改造工作,启动实施都府堤历史风情街的环境综合整治项目,作为中心城区建设的一项主要工作,以期通过城市文化遗产保护与改善城市居住环境相结合的典范工程,提升历史城区文化品位,丰富城市景观,拉动旅游经济的发展.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各方的积极配合和参与下,目前该项工程已基本结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总结其中的成果经验,对于促进历史文化名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借鉴作用.
  • 摘要:城市文化涉及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三个领域,是一座城市生命力的体现.博物馆作为城市文化的一种象征,以保护、研究城市所遗存的历史证据和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为己任,其文化设施是所在城市观众了解城市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场所.进入21世纪以来,免费开放的中国博物馆正处于重大转型的十字路口,有责任在保护城市文化遗产、弘扬城市文化等方面发挥出更大的作用.机遇与挑战并存,时代赋予博物馆更多的历史使命,即更多的城市文化担当.当前城市博物馆主要具有国有文物系统博物馆与民办博物馆并存,博物馆结构呈现多元化格局,博物馆类型增多,使城市文化内涵展示日益丰富的特点。博物馆应体现城市文化的坐标价值,通过用文物诠释城市文化内涵,用展览解读城市文化底蕴,用专题展览为城市精神文明建设服务。加强中外博物馆间以及博物馆与相关行业间的信息共享、资源整合、展览互动,共同发展区域合作、优势互补,促进博物馆行业整体功能的提升,应该是一座城市的文化向外延伸、推介的重要手段,博物馆在这方面具有特殊的地位,也就有了更多的职能担当。博物馆顺应形势发展而转变职能,改革创新,将博物馆打造成普及社会历史文化教育、学习、娱乐的阵地,达到推动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目的。为此,加强社会教育功能建设,搞好旅游接待服务工作,以及积极参与城市文化建设。
  •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进程中,我国经济快速平稳增长,综合国力大幅提升,城市化建设发展迅猛,如何应对城市化发展进程是人们博物馆、纪念馆当前面临的新课题、新考验,也是时代赋予人们博物馆人新的历史使命.本文从大力加强博物馆科学研究,积极应对城市化发展进程,以及不断提升博物馆的创新能力三个方面阐述如何融入城市化发展进程.总之,博物馆、纪念馆只有不断地创新展陈理念,扩大文化内涵,深化科学研究水平,在实践中探索、发现和创新民族文化的真谛,才能融入城市化发展的进程,才能在城市化进程中发展壮大,促进人类社会的和谐和繁荣兴旺。
  • 摘要:在城市化进程之中,不少文化遗存遭到了破坏,也有部分遗存或自然保留,或受到国家保护,或通过考古发掘间接得到保护。城市的发展尽管有许多刚性需要,比如经济指标的支撑、基础设施的完善、进城人员的扩大、资源的重新配置等等,但不可否认的是,城市化进程达到高层次阶段,文化将成为主要的竞争力,其发展的核心就是文化建设,而博物馆在城市文化建设中又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更加成为珍存与讲述城市发展成长的重要载体,尤其是襄阳这种文化底蕴丰厚、城市发展独特的城市。这种作用主要体现在襄阳的城市化进程是在古代城市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完成的,襄阳古代城市化进程的脉络需要靠各种物质文化遗存予以展示,而最好的展示场所就是博物馆。城市化进程不仅使文化遗存及其环境受到冲击,而且还破坏了原有文化遗存存在的基础,襄阳的城市化进程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了这些人为的影响。襄阳的城市文化必须继续传承,作为集中展示襄阳城市文化的博物馆是一个重要的平台,在发挥教育功能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传承者襄阳的城市文化。博物馆就是满足人们文化需求的重要场所,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博物馆可以实现城市化的转型。作为有着丰富文化旅游资源的襄阳,博物馆本身既是一种资源,也是一种标志,可以起到带动旅游的作用。城市形象更多地是以博物馆的外观和内涵来展现的,博物馆所标志的一般是历史的传统和成就,是一个地方特别是城市发展的缩影,也是现代社会物质和精神文明的成果。博物馆是城市文化产业的一部分。文化产业的发展是城市化进程加快后必不可少的一项产业。
  • 摘要:在现代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的面貌在迅速地进化,而有关历史的记忆与城市的变迁,则在这个现代化当中遭受着重重的危机.如何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宣扬历史文化,这成为当今博物馆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在十堰博物馆探索社会教育并取得成效的同时,应深入思考,这项活动对于促进博物馆事业发展的价值与意义。因此,博物馆应该顺应发展趋势,更新宣教理念,博物馆应该以开放的意识去拓展社会教育领域,博物馆应该关注观众的需求,切实转变办馆观念,博物馆宣教活动应该结合实际、发挥优势、突出特色、有所创新地设计活动内容。总之,城市发展离不开博物馆,博物馆建设更要以城市为依托,走服务社会大众,提升公众文化素质的道路。博物馆不能只在形式上作为一座城市的标志,更应该在实质中发挥其作用,促进城市精神文化建设。只有经济和文化双重发展才是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国家真正的发展,就这一点来说,数量和规模都在急速增长的中国博物馆任重而道远。
  • 摘要:博物馆是一个城市的文化名片,它浓缩了一个城市的文化发展脉络和文化底蕴,是人们今人认知历史,感知历史,传承、保留民族记忆的重要场所.毋庸置疑,博物馆宣传、教育、传播之功能,是通过其基本陈列来实现的,但一个基本陈列的成功与否,又与其主题提炼密不可分,当然,这不是唯一,但很重要.一般而言,主题平庸,无震撼力和感召力,其效果必然是事倍功半;主题提炼高屋建瓴,特色鲜明,寓意深刻,逻辑性强,并有一定深度和广度,能反映出文化的包容性及文化融合后的演变规律和内涵,给人以启迪,其效果肯定是事半功倍.而主题提炼不能空中楼阁,违背历史事实,必须在充分掌握材料、科研成果、展品信息的基础上来提炼主题。内容撰写、展品组织,要有壮士断腕的气魄,有选择性地取舍,不要胡子头发一把抓,杂乱无章,给参观者难以留下深刻印象。
  • 摘要:众所周知,博物馆是征集、收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实物的场所.是非营利的永久性机构,对公众开放,为社会发展提供服务,以学习、教育、娱乐为目的.作为城市文化的象征、历史的见证,博物馆承担着文化延续的使命,是城市文化发展和国际化建设中的重要因素.同时博物馆是城市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处在全面发展与提高的阶段,探讨如何用博物馆的形象铸造城市形象,对社会进步、城市发展和建设都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博物馆通过它在本地区收集到的自然环境及社会变迁的物证,通过深人研究,采用展览的形式提供给观众可靠的历史、文化、艺术、科学等信息,也因此能最充分反映出本土历史文化的精髓和内涵。而博物馆之所以能够起到这样的作用,是由博物馆与所在城市之间的关系决定的,因此,利用博物馆主业与整合的社会资源,提供社会化服务,并且积极与旅游行业协作,开拓旅游市场。总之,城市发展离不开博物馆,博物馆建设更要以城市为依托,走服务社会,提升公众文化素质的道路。博物馆不能只在形式上作为城市的标志,更应该在实质中发挥作用,促进城市文化建设。只有经济和文化双重发展才是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国家真正的发展,就这一点来说,数量、规模急速增长的中国博物馆任重道远。
  • 摘要:博物馆是一个地域历史和文化积累的总和,是继承人类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是社会文明发展的重要窗口,代表每个城市的历史及文化象征。“博物馆作为社会的公共服务机构,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部分,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担负着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并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的重要任务。它以多种功能和多种层次服务于社会,在现代生活中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而“和谐城市”的文化构建离不开博物馆的参与,而要将博物馆更好地融入城市文化建设中来,因此,需要博物馆应该因地制宜,因物制宜,利用现有的文物资源,展示出自己独有的特色。博物馆还应该关注观众的愿望,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努力寻求自身的发展和突破,尽可能将地域文化的展示与观众需求结合起来。博物馆也要与当地的旅游相结合,在发展当地文化产业中发挥自身的优势和特色,为城市的文化建设贡献力量。总之,博物馆作为基础文化设施,可以说是一个面向社会所有公众的文化教育机构,这种属性决定了它在“和谐城市”文化构建中所具有的不可替代的地位,在城市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中充当的桥梁作用。而作为一个社会公共服务机构,博物馆就需要积极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地完善自己,推陈出新,与时俱进,迎合公众的需求,为“和谐城市”的建设提供动力。
  • 摘要:在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的今天,如何充分发挥博物馆在推动城市文化建设、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中的独特作用,是需要人们认真思考的重大课题。笔者认为,应注意把握好博物馆在城市文化发展中的作用,博物馆在传承城市文化中的作用,博物馆在城市化进程中的宣传作用,以及博物馆在促进城市旅游发展中的作用四个方面。
  • 摘要:目前,我国的城市化建设进程发展迅猛,作为城市文明精神家园的博物馆,也基本相继免费开放。博物馆免费开放之后,如何在城市化进程中保持可持续发展?如何悉心经营,使之成为独具特色的现代城市之魂?而博物馆破旧立新,走出困境,得益于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反过来,博物馆亦为经济发展和城市化建设提供了精神文化支撑和推力,寄托了城市的文脉灵魂。创新是博物馆可持续发展的永恒动力,没有创新就无从发展,这是人们在博物馆免费开放之后的深切感受。在博物馆免费开放之后,经营理念和管理方法必须与时俱进,以人为本,创新发展,提升服务水平和管理效能。免费未免责,而且责任更重。文化遗产的保护就在于平日的点滴工作中。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深人贯彻科学发展观,形成一个自觉的长效的保护机制,以人为本,服务社会,构建和谐,持续发展,让博物馆成为现代城市的灵魂,是人们的最终追求目标。
  • 摘要:城市是人类最伟大的文化创造,城市化已成为我国当今发展不可逆转的进程,城市现代化离不开文化,文化是城市的根基,是城市的气质,是城市的灵魂,也是城市的活力.博物馆是城市文化发展成熟的标志.它作为文物的收藏、研究、展览教育机构,通过文物展览,展示城市文化,是城市文化的集中体现,是城市根基、气质和灵魂的有效载体.潜江市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必须注重城市文化建设,加快博物馆事业的发展,改变粗放发展模式,加大对文博事业的投入,完善博物馆的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加强人才队伍的培养,举办高质量、高水准展示潜江城市文化的展览,以提高潜江城市形象,塑造城市品质,彰显城市个性,增强潜江城市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促进潜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 摘要:博物馆承担着地域文化的展示和研究工作,包括所在地人文地理环境、社会历史沿革、经济体系、宗教信仰和民风民俗。它不是狭义的、局部的、某一个时段的物质文化或精神文化,它是一个地域内横贯古今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其中民俗历史文化遗产的文化内涵,即非物质文化部分,也是要通过反复研究来认识的。近现代社会的民间民俗文化,与人民群众有血肉相连的关系,有传统久远的文化认同心理。过去没有顾及的民俗文化遗产,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旅游业兴起的热门展览内容,最受群众欢迎。在中国历史文化遗产这个“共性”中,民俗文化遗产往往是其中的“个性”。这些“个性”是展示地方历史文化特点的窗口;是所在地的城市文化“名片”;是所在地文化内涵的“品牌”;是所在地社会发展“亮点”。随着城市化建设的全面开展,及时抢救保护近现代民俗文化遗产,已经成为一项迫在眉睫的紧急任务。在城市发展规划上,应当尽可能保留具有地方传统文化特点和氛围的地段,使原有的文化遗产有生存的土壤;另一方面,要着手抢救与民俗文物相关的文化载体,使博物馆的民俗藏品、展览内容更加丰富,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需要,保存城市建设的地方文化特点,与现代化进程相适应。
  • 摘要:随着人们物质生活层面需求不断得到满足,社区居民对居住地所在社区质量的意识和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当今“以人为本”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博物馆要想不断扩大自己在市民中的影响力,就必须主动走进社区,增强社区文化建设。因此,博物馆不仅要有针对性地开展社会调查,还要举办流动展览进社区,并给社区居民参与陈列展览设计与布展的机会,以及建立社区志愿者队伍和博物馆之友。
  • 摘要:博物馆是人类文明成功的捍卫者和宣传者,也是见证历史、鉴证文明、传承文化、延续文脉的重要场所。博物馆精神体现出一种高度的文化自觉,它吸取了人类史上最优秀的文化和最高尚的精神,并向世界向全人类散播这种文化精髓,达到高度的文化认同,发挥了先进文化主旋律的导向作用。博物馆在见证历史、审视现实、导向未来,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精神支持和智力支持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 摘要:本文对中国博物馆现状的进行分析,发现目前博物馆分布不均衡,覆盖面小,博物馆种类不齐全,类型较为单一,而且博物馆类型不协调,因此自然博物馆应与历史博物馆并肩发展,并且完善长效机制,建立考古学与博物馆学的梯队人才。博物馆建设和其他科学研究机构的性质和任务也有所不同,有着特定的教育作用,是老少咸宜的课堂和实验室。如今国家虽已制定多种有关的工作规程,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存在较大距离。从笔者了解的情况看,现存博物馆的建造形式、功能、环境、陈列内容、科技含量等方面都还有待进一步改造和提升。对民办博物馆事业加以扶持,实现国、民博物馆齐发展的双轨制。国家要加强对现有博物馆的统一管理,完善管理体制,规定各级博物馆的工作范围与权限,充分发挥省市大、中、小型博物馆的文物收藏、展示作用。
  • 摘要:中国革命类题材的陈列,其总体风格从全球视野来看都无疑是别具一格,个性鲜明的.这种陈列风格特色的形成,自然取决于人们沧桑百年的国家近现代历史和其现实的政治要求.在博物馆陈列艺术取得巨大成就的今天,人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随着综合素质和审美水准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博物馆陈列的要求更高,加强博物馆陈列专业领域的研究无疑是时代的呼唤。在此背景下,尝试就革命历史类题材陈列的空间特色与创新进行研究,从真实性原则的重置与回归方面,革命性氛围的减弱与创新方面,政治性要求的调整与融入方面,抽象性语言的表达与上位方面进行了分析。总之,在回顾中国博物馆陈列艺术所走过的百年历程中,可以看到它成长和变化的痕迹:从单调到丰富、从对“形”的装饰到对“核”的系统设计等,都凝结了博物馆人的心智与汗水。
  • 摘要:鄂州市博物馆是政府设立的地方综合性博物馆.随着观念的更新和认识的提高,随着随州、十堰、黄石、襄樊等地新馆建设规划的制定或实施,市博物馆干部职工深感博物馆易地建设的思路日渐清晰,条件日趋成熟,工作日显重要,时间日觉紧迫。本文重点从鄂州市博物馆现处的地理位置、周边环境及交通条件等现实看博物馆易地建设的重要性,从鄂州市博物馆现有的展示场地、库房空间及工作条件等状况看博物馆易地建设的必要性,从鄂州市博物馆精品文物多次被上调、适展文物常年睡大觉、出土文物几乎无处放等实际看博物馆易地建设的紧迫性,从鄂州市社会各界的关心重视和大力支持、经济社会的深刻变化、馆藏文物的不断丰富看博物馆易地建设的可行性。
  • 摘要:博物馆、考古所承载着文物勘探发掘、整理研究、收藏保护、宣传展示等职能,为使文博事业做大做强,形成规模效应,凸显其在精神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促进文化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博物馆、考古所的合并应该是一种很好的途径,也可以说是一种大趋势。本文试以湖北省博物馆、考古所合并为例,从丰富馆藏文物方面,文物规范化管理方面,文物陈列展览方面,文物发掘、整理、研究方面,文物保护方面,后勤保障方面探析合并之利,凡事一分为二,有利则有弊,因此,分析了合并之弊,同时,论及博物馆免费开放后可持续发展中,要求研究工作应提高到一个相当高的高度,以及对人才队伍建设问题,临展从且到质的提升,人员及经费使用问题。总之,博物馆人要善于抓住当下免费开放的大好机遇,顺势而行,与时俱进。切忌因循守旧,死守摊子,不思进取。要以开拓、创新的精神,发展壮大事业。而这一切,要建立在严格的规范化的管理基础之上。使管理见水平、见成效,上海博物馆的管理理念应该是全国博物馆学习的榜样,应该借鉴。尤其要鼓励和提倡馆、所合并,强强联手,整合资源,优势互补,共同做大做强人们的文博事业。
  • 摘要:博物馆,作为文化遗产的收藏、研究和展示机构,在社会文明进程中应该发挥重要的作用。而黄石市如何保护利用好文化遗产资源,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黄石文化遗产资源丰厚,而矿冶文化则是黄石地区最著特色的文化。利用矿冶文化这种独特的文化遗产资源提高城市品位,建设矿冶文化名城,是一个重大课题,也是一个系统工程。首先,人们应以正确、科学的态度认识这些文化遗产、保护好这些文化资源,其次,地方政府部门以及领导应该具有远见的目光,博大的胸怀,分别做好文化遗产资源利用的长远规划。在认识了解黄石文化遗产资源的基础上,科学做好保护利用规划,充分发掘历史文化特色,积极履行好传承发展的职能,就能发挥博物馆在现代社会发展历史进程中的推动作用。
  • 摘要:博物馆是重要的文化遗产收藏和展示机构,其功能主要是收藏、保护、研究和展示各类文物、艺术品,为社会提供的是典型的公共文化产品.但随着我国社会化热潮的兴起,城市化拓展的高速发展,博物馆在现代城市中的功能也得到了拓展的空间,致使现代博物馆强行介入城市社会教育、文化市场、城市旅游的竞争中.本文以十堰市博物馆为例,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博物馆优势,增强区域文化的主导性,通过展示城市文化名片,突出地方特色,不仅善于利用兄弟省市文化资源,丰富本馆临时展览内容,而且灵活高效,精心策划专题展览,以及注重人才素质的培育,努力提升学术研究水平。增强区域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是博物馆融入现代城市社会、赢得观众的重要手段,面向社会、服务社会是博物馆寻求社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也将为博物馆事业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 摘要:当今世界,文化已经成为衡量国力的一个基本标准,各国在文化领域的竞争愈演愈烈。作为文化符号的博物馆肩负着保存、传播、发展本民族历史文化的重任,这要求博物馆积极主动地去为公众服务,为国家的经济文化建设服务。而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进步,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又为博物馆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责任提供了巨大的机遇。对博物馆来说,无论是完成自己所肩负的任务,还是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都必须抓住这次机遇——通过转变思想、提升形象、改革体制等各种方式,主动参与到新阶段的城市建设中去,为城市、公众提供优质的服务,从而促进整个国家经济、文化、环境等的和谐发展。然而博物馆的未来究竟应该如何?这又不仅仅是博物馆自己积极努力就能决定的,博物馆自身的努力,离不开政府、社会的支持,没有政府、社会在资源上的投入与帮助,无论是博物馆形象的提升,还是机制的改革都难以实现,至少政府初期的投入是必不可少的。对于大多数的地县级博物馆来说,维持正常运行的资源就已经很紧张,更不用说投入到博物馆的建设、宣传中了。不过,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深入人心,文化的作用已得到政府、社会的充分肯定,而作为文化符号的博物馆,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政府与社会对博物馆的关注与支持正在不断增加,为博物馆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总之,博物馆的未来将是由政府、社会与博物馆共同决定,政府、社会与博物馆应一起努力,推进博物馆事业的发展,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丰富、健康的文化服务。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