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石油实验地质 》 >碳酸盐岩成岩作用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碳酸盐岩成岩作用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摘要

作者以巢县地区震旦系到三叠系的碳酸盐岩为例,探讨了在不同成岩环境下,碳酸盐岩中微量元素Sr、Na、Fe、Mn的分布特征。主要经历了大气淡水成岩作用的灰岩(奥陶系、石炭系和州组上部、黄龙组、船山组)有较低的Sr(188×10^(-6))、Na(132×10^(-6))、Mn(149×10^(-6))含量;而以海底成岩作用为主的灰岩(石炭系金陵组、和州组下部、二叠系栖霞组、三叠系南陵湖组),则有较高的Sr(515×10^(-6))、Na(396×10^(-6))、Mn(404×10^(-6))值;与以准同生后成岩白云岩化作用为主的多成因白云岩(震旦—寒武系)相比,准同生的萨布哈白云岩(三叠系东马鞍山组)有稍高的Sr(138×10^(-6))、Na(806×10^(-6)),而前者的Sr、Na含量分别为103×10^(-6)、604×10^(-6)。Mn的含量在两类白云岩中差异不明显。与灰岩相比,白云岩化作用将有较高的Na和较低的Sr、Mn。此外,Fe的含量与Ca+Mg含量呈负相关趋势明显,这表明了陆源物质对于Fe的干扰不容忽视。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