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石油勘探与开发》 >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古岩溶地貌恢复及意义

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古岩溶地貌恢复及意义

         

摘要

应用川中高石梯地区新钻井资料,以及四川盆地及周缘150余条野外露头剖面资料和30余口钻井的地层划分及对比结果,结合区域地震资料,采用“印模法”恢复震旦系灯影组古岩溶地貌,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其古地理格局及油气勘探意义.灯影组沉积期末四川盆地周缘为古陆/水下高地环拖,具体包括西部的康滇古陆、西北部的松潘古陆、北部的汉南古陆、东南和东北部的黔江—正安、镇巴及巫溪—建始水下高地.盆地向东南和东北分别接入江南盆地和古秦岭洋.在盆地内部,受南北向梓潼—筠连裂陷槽以及北东向阆中—通江、重庆—开县坳陷分隔的影响,南北向存在“三隆”(镇巴、川中、黔江—正安)“两坳”(阆中—通江、重庆—开县),而东西向被分隔为相对独立的两个古隆起体系:南北向的绵阳—乐山—西昌古隆起、近北东向的川中古隆起.灯影组古岩溶地貌控制了区内的古岩溶地貌格局,形成了岩溶高地、台地、斜坡、洼地和盆地5个二级岩溶地貌单元,其中岩溶台地和斜坡为岩溶型储集层发育区,为大型气田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

著录项

  • 来源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5年第3期|283-293|共11页
  • 作者单位

    四川省天然气地质重点实验室;

    西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中国石油碳酸盐岩储集层重点实验室沉积与成藏分室;

    四川省天然气地质重点实验室;

    西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中国石油碳酸盐岩储集层重点实验室沉积与成藏分室;

    中国石油碳酸盐岩储集层重点实验室沉积与成藏分室;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碳酸盐岩储集层重点实验室沉积与成藏分室;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碳酸盐岩储集层重点实验室沉积与成藏分室;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碳酸盐岩储集层重点实验室沉积与成藏分室;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TE122.1;
  • 关键词

    古地貌恢复; 印模法; 风化壳岩溶; 岩溶储集层; 古地理格局; 震旦系灯影组; 四川盆地;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