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人民音乐:评论 >帕格尼尼比赛的获奖者——自出现了第一位中国获奖者的三十四届帕格尼尼比赛中发出的报导

帕格尼尼比赛的获奖者——自出现了第一位中国获奖者的三十四届帕格尼尼比赛中发出的报导

     

摘要

正 国际演奏比赛的精髓在于审美的较量。突破旧有的审美尺度,获得新意,使人们的感受焕然一新,正是近几年中国青年提琴家们在国际上连续获奖的真正意义。这件事引起了国际乐坛的嘱目。“若无新变,不能代雄。”(萧子显语——见《中国美学史资料选编》) 发挥民族审美心理素质的优势。这是几千年中华民族艺术经验积累的结果。此点虽深浅有别,侧重不同,自觉程度也有盖异,但是,在国际范围里观察,它在中国青年选手理解和表达音乐上起着决定作用。演奏是创作过程,是把作曲的涵蕴外化的创作过程,但方法是备色各样的。中国青年小提琴家们凡是成功了的,除上述以外还有一个特点:选择了优秀的创作道路。《斯特拉德》杂志的这个记者(爱德华·圣纳蒂)客观地,从审美的较量的对抗过程中描述了吕思清在艺术创作道路上的优越之处。后来不久在巴黎的蒂博比赛会上获第一奖的钱舟和几年以来许多获得国际声誉的小提琴家都有这类特点,他们不是照着洋人划好的图形“细心”地描绘,而是从自己的心灵中找到外化那些作品的特殊道路。“心殊则手殊,手殊则声殊。”(明·李赞) 一个是民族的审美心理素质的发挥,一个是创作道路的选择,它们使中国小提琴演奏家们登上国际舞台并放出光辉。这一事实,坦白地说,国际上的肯定和反响,远比我们国内音乐界要强烈得多。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