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北方园艺 》 >‘优选1号’欧李果叶涩味物质变化

‘优选1号’欧李果叶涩味物质变化

         

摘要

以‘优选1号’欧李不同时期的果实和叶片为试材,采用常规方法,研究了欧李果实成熟前后果叶中单宁、类黄酮、总酚含量与代谢相关酶活性(PAL、C4H、4CL、CHI、DFR)的变化对欧李果实涩味的影响,以期为优质鲜食欧李新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在果实成熟过程中,果皮的颜色由绿逐渐变红,果实的风味也由涩逐渐变甜,果肉中的涩味物质(单宁、类黄酮、总酚)含量也逐渐显著减少,其中单宁含量从5.38%下降至0.67%,类黄酮含量从2.13%下降至0.14%,总酚含量从9.20%下降至0.71%,果肉中的3种涩味物质两两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且与果肉中的这5种酶(PAL、C4H、4CL、CHI、DFR)也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叶片中的单宁、类黄酮、总酚含量呈先增大后降低再增大的趋势,与果肉中这3种物质的变化规律不同.在果叶关系中,果肉中的涩味物质与叶片中的单宁、类黄酮、PAL、C4H、DFR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与总酚、4CL、CHI无关;果肉中的PAL活性与叶片中的各指标间都存在显著相关性(与4CL、CHI显著正相关,其它显著负相关);果肉中的CHI、DFR与叶片中的4CL之间呈显著正相关,与CHI之间无显著性关系,与其它6种物质之间呈显著负相关.综上所述,果肉中单宁、类黄酮、总酚含量越低,果实涩味越小,且叶片中单宁含量、类黄酮含量、PAL、C4H、DFR活性的增加有利于果肉中单宁含量、类黄酮含量、总酚含量、PAL、CHI、DFR活性的减少,有利于果肉涩味减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