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华医学杂志 》 >微波治疗后坏死肿瘤组织致敏的树突状细胞介导肿瘤免疫治疗

微波治疗后坏死肿瘤组织致敏的树突状细胞介导肿瘤免疫治疗

         

摘要

目的探讨微波凝固治疗(MCT)后坏死肿瘤组织能否致敏树突状细胞(DC),致敏 DC是否具有特异性抗肿瘤作用。方法对 BALB/c 小鼠皮下肿瘤结节进行 MCT 治疗后,取出坏死的组织碎块研磨过滤,滤液与体外培养的小鼠骨髓来源的 DC 共同孵育获得致敏 DC。观察 DC 的形态并检测其表型。~3H-TdR 掺入法测定 DC 刺激 T 细胞反应性增殖和51Cr 释放测定法检测 DC 诱导特异性CTL 的细胞毒作用,以及体内对小鼠皮下肿瘤的抑制情况。最后再检测致敏 DC 治疗后的荷瘤鼠脾细胞悬液提取的 T 细胞在体内外的杀伤特异性。结果与 MCT 治疗后坏死 CT-26肿瘤组织滤液共同培养的 DC 具有典型的致敏 DC 形态特征和表型。致敏 DC 和未致敏 DC 诱导 T 细胞增殖强度在不同 DC/T 比下分别为:DC/T 比1:10时,80±10 vs 10±5;DC/T 比1:20时,58±7 vs 9±4,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致敏 DC 和未致敏 DC 诱导的 CTL 在不同 E/T 比下对 CT-26肿瘤细胞杀伤率分别为:E/T 比10时,13.6±2.5 vs 1.1±0.4;E/T 比20时,27.5±4.4 vs 1.4±0.4;E/T比50时,51.2±8.1 vs 1.4±0.5,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二者诱导的 CTL 在不同E/T 比下对 MIP/NIM淋巴瘤细胞杀伤率分别为:E/T 比10时,2.61±0.64 vs 0.87±0.15;E/T 比20时,5.22±0.65 vs 2.18±0.41;E/T 比50时,6.09±0.83 vs 3.91±0.51,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1)。体内实验,皮下移植瘤大小在致敏 DC 组、未致敏 DC 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间随小鼠存活时间延长越来越明显,至40d 时3组肿瘤平均重量分别为4.5g±1.1g,6.9g±1.6g,9.0g±1.5g,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70.01)。致敏 DC 治疗后的荷瘤鼠脾细胞悬液内 T 细胞在体内外也均显示了对 CT-26肿瘤的杀伤作用。结论作为一种全细胞抗原,MCT 治疗后的肿瘤坏死组织能够致敏 DC,致敏 DC 在体内外均具有明显的特异性抗小鼠 CT-26肿瘤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