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博物院》 >博物馆语境下创伤记忆重构——以南京利济巷慰安所旧址陈列馆为例

博物馆语境下创伤记忆重构——以南京利济巷慰安所旧址陈列馆为例

         

摘要

随着时间的流逝,战争和屠杀的伤痛,具有警示性的记忆会伴随着历史见证人(幸存者)的逝去而逐渐远离社会群体的生活经历,慢慢地沉积在时间的长河里。如果不想让这段记忆变得模糊,和今天产生时间和情感上的距离,失去警示和反思的作用,那么鲜活的记忆将会让位于由媒介支撑的记忆,这种记忆有赖于纪念碑、纪念场所、博物馆等物质载体[1],例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奥斯维辛-比克瑙德国纳粹种族灭绝集中营(1940—1945)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