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大鼠急性肝功能衰竭模型的建立及凝血功能的变化

大鼠急性肝功能衰竭模型的建立及凝血功能的变化

             

摘要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D-氨基半乳糖(D-Gal N)联合脂多糖(LPS)对大鼠急性肝衰竭模型的影响及凝血功能的变化,建立理想的急性肝衰竭大鼠模型。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D-Gal N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注射不同剂量D-Gal N联合LPS建立急性肝衰竭大鼠模型,观察大鼠的死亡率,检测大鼠0、12、24、48、72 h肝功能及凝血功能的水平;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的变化。结果:D-Gal N高、中、低剂量组72 h内的死亡率分别为:60%、30%、10%;不同剂量组不同时间点血液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比率(INR)、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含量与正常组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但在高、中、低剂量组间比较,ALT、AST无统计学意义,TBIL、PT、INR、FIB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凝血功能在肝衰竭模型建立中为更加稳定的检测指标,通过肝功能、凝血功能、病理形态综合诊断,中剂量D-Gal N联合LPS腹腔注射48 h后建立的急性肝衰竭大鼠模型与临床肝衰竭症状比较一致,中剂量是理想的造模剂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