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解放军医药杂志 》 >失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脾栓塞术后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效果观察

失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脾栓塞术后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效果观察

         

摘要

目的探讨失代偿期丙型肝炎(丙肝)肝硬化脾栓塞术后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就诊的失代偿期丙肝肝硬化脾栓塞术患者108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48例,两组于脾栓塞术后予基础对症支持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予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对照组仅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两组均治疗24周。比较两组治疗4周、12周、24周后血常规、肝功能,以及抗病毒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观察组除红细胞外各项指标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且随检测时间的变化各时间点白细胞、血小板、白蛋白、Child-Pugh评分、丙氨酸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两组白细胞、血小板、白蛋白、Child-Pugh评分、ALT、TBIL和AS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观察组快速病毒学应答(RVR)、早期病毒学应答(EVR)、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ETVR)和持续病毒学应答(SVR)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基因1型和非基因1型患者各病毒应答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观察组基因1型与非基因1型患者各病毒应答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对照组仅SV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肝功能相对较好的失代偿期丙肝肝硬化患者行脾栓塞术后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可改善患者血常规和肝功能,病毒应答率高,且不良反应可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