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解放军医药杂志 》 >外周血炎症指标在子宫颈癌变进程中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

外周血炎症指标在子宫颈癌变进程中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

         

摘要

目的观察外周血炎症指标在子宫颈癌变病程中的动态变化,分析其与宫颈鳞癌(CS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CSCC患者94例、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78例的临床资料,按照病理分期不同分为CSCC组和CIN组,并选取健康体检者20例为对照组。计算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MR)。比较上述指标在各组间的差异,并分析其与CSCC患者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组织分级和FIGO分期的相关性。结果在CIN组Ⅱ期、CIN组Ⅲ期和CSCC组NLR水平高于CIN组I期和对照组,且CSCC组高于CIN组Ⅱ、Ⅲ期患者(P<0.05)。CSCC组、CIN组Ⅱ、Ⅲ期PLR值高于CINⅠ组和对照组(P<0.05)。CSCC组LMR值低于对照组和CIN组(P<0.05),对照组和CIN组各分期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SCC患者的NLR、PLR水平与患者的淋巴结转移情况有关(P<0.05)。NLR、PLR对诊断CSCC患者淋巴结转移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7和0.67。结论 CSCC癌变过程中,机体全身炎症状态水平逐渐发生改变。NLR、PLR与CSCC患者的淋巴结转移情况有关,并对患者的淋巴结转移表现出一定的临床诊断价值。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