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西部医学 》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探讨乌梅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作用机制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探讨乌梅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作用机制

             

摘要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探讨乌梅丸改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中医药系统药理学平台(TCMSP数据库)检索和预测乌梅丸中各药物活性成分及对应靶点,在GeneCard、OMIM等数据库筛选IBS-D靶点,利用相关软件分别构建Venn图、“中药-活性成分-靶点”作用网络及PPI网络,并进行GO、KEGG分析和分子对接及相关结果的可视化。结果 乌梅丸治疗IBS-D的活性成分129个,治疗靶点191个。PPI网络分析得到30个核心靶点,其中包括HSP90AA1、 JUN、RELA、MAPK1、AKT1、ESR1、IL6、FOS、MAPK8、NCOA1等。GO分析显示生物过程有2177条,分子功能有169条,细胞成分有77条。KEGG分析提示IL-17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Toll-like受体信号通路和NF-κB信号通路在乌梅丸治IBS-D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分子对接显示,核心靶点JUN、MAPK1、FOS与部分活性成分结合较为稳定。结论 乌梅丸可能通过活性成分槲皮素、β-谷甾醇、山柰酚与HSP90AA1、JUN、RELA、MAPK1、AKT1、ESR1、IL6等蛋白结合,进而调节IL-17、TNF、Toll-like受体、NF-κB等信号通路,从而减少炎症反应、调节肠道微生物、提高免疫力,治疗IBS-D。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