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医学信息》 >抗生素不良反应的临床观察与研究进展

抗生素不良反应的临床观察与研究进展

         

摘要

药物不良反应在药理学中主要是指在使用某种药物的过程中患者出现身体或心理上的副作用、毒性作用或者变态反应等与治疗无关的反应。其中副作用是可以预见但不能避免的不良反应,变态反应是无法预期在药物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1]。抗生素是目前临床上使用最常见的抗菌药物,在临床各个科室中被广泛应用。但是抗生素是一把双刃剑,正确合理的利用可以达到良好地抗菌抗感染的作用,从而有效的缓解患者的病情,解除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是抗生素一旦被滥用或者误用,其毒副反应就可能给患者带来严重的不良反应甚至引起患者的死亡[2]。抗生素临床常见的不良反应有过敏性休克、固定型药疹、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等过敏性反应、胃肠道反应、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严重的甚至会引起患者死亡[3]。因此,加强临床用药过程中的监督和合理使用抗生素对减少临床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4]。通过复习文献资料,从过敏反应、毒性反应、特异性反应、二重感染、联合用药引起或加重不良反应等几个方面的进展综述如下。

著录项

  • 来源
    《医学信息》 |2015年第14期|359-360|共2页
  • 作者

    覃芳阳;

  • 作者单位

    柳州市红十字会医院;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