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海洋科学》 >白垩纪大洋缺氧事件研究进展

白垩纪大洋缺氧事件研究进展

         

摘要

cqvip:系统总结了白垩纪OAEs的研究进展,重点讨论了OAE1a、OAE1b和OAE2时期的有机碳(TOC)含量、碳同位素、古温度和锶同位素特征及其古环境指示意义,综合分析了白垩纪OAEs的成因机制。结果表明白垩纪OAEs的发生可能与该时期海底大规模的火山活动以及由其引起的气温升高、碳水化合物大量分解、水文循环加快和海洋生物生产力提高等一系列变化有关。对于白垩纪OAEs演化特征和成因机制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借鉴意义。通过对白垩纪OAEs的综合分析发现,当前的研究区域主要集中在大西洋/特提斯盆地及其周边陆地,而对南半球高纬度地区的研究报道迄今未见,从而无法对白垩纪OAEs进行全球性对比和系统性研究。今后我们将重点围绕南半球高纬度地区白垩纪OAEs的演化特征、成因机制及其古气候环境效应等进行深入研究。

著录项

  • 来源
    《海洋科学》 |2020年第2期|138-145|共8页
  • 作者

    范庆超; 徐兆凯;

  •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山东 青岛 266071;

    中国科学院海洋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山东 青岛 266071;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 100049;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海洋地质过程与环境功能实验室 山东 青岛 266061;

    中国科学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 山东 青岛 266071;

    中国科学院第四纪科学与全球变化卓越创新中心 陕西 西安 710061;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海洋沉积;
  • 关键词

    白垩纪; 大洋缺氧事件; 碳循环; 古环境;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