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海洋科学》 >山东长岛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生态特征研究

山东长岛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生态特征研究

         

摘要

2015年11月(秋季)、2016年2月(冬季)、2016年6月(春季)、2016年9月(夏季)大潮期间对山东长岛列岛中南长山岛和北长山岛的3个不同底质类型的潮间带采样点进行了系统的大型底栖动物调查,研究了其数量特征和季节变化,包括群落种类组成、密度和生物量、优势种、物种多样性等,结果表明:本次调查共鉴定出大型底栖动物隶属7个门,共81种.其中环节动物门多毛类动物25种,软体动物门25种,节肢动物门22种,棘皮动物门6种,其他类群共3种(包括纽虫、腔肠动物和鱼类各1种).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平均密度为118.97 ind./m2,软体动物和甲壳动物占据了研究区域底栖群落的密度主要成分,两者分别占比为39.58%和36.68%.各采样点平均密度为北长山岛(BCS)(141.17 ind./m2)>避险角(NCS1)(122.33 ind./m2)>明珠广场东(NCS2)(93.42 ind./m2);各采样点平均生物量为128.03 g/m2,软体动物和甲壳动物占据了研究区域底栖群落的生物量主要成分,两者分别占比为58.56%和35.32%.平均生物量北长山岛(BCS)(234.95 g/m2)>避险角(NCS1)(99.99 g/m2)>明珠广场东(NCS2)(49.13 g/m2).从季节来看,各站点的物种数、平均密度和生物量季节变化的规律性不明显,总体为秋、春季较多,夏、冬季较少.3个站点物种多样性指数(H′)、丰富度指数(D)和均匀度指数(J′)平均值分别为2.30、1.99和0.79,各潮区中,均为中潮带>低潮带>高潮带,各季节变化不明显.优势种受底质类型和季节变化的影响明显,没有在各站点和季节均为优势种的种类,主要的优势种有平背蜞(Gaetice depressus)、绒螯近方蟹(Hemigrapsus penicillatus)、短滨螺(Littorina brevicula)等.与以往历史资料相比,长岛潮间带生物出现了一定变化,种类和数量减少,与烟台近岸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种类组成差别很大.

著录项

  • 来源
    《海洋科学》 |2018年第10期|41-52|共12页
  •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物分类与系统演化实验室,山东青岛 266071;

    中国科学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山东青岛 266071;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海洋生物与生物技术功能实验室,山东青岛 266237;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物分类与系统演化实验室,山东青岛 266071;

    中国科学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山东青岛 266071;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海洋生物与生物技术功能实验室,山东青岛 266237;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物分类与系统演化实验室,山东青岛 266071;

    中国科学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山东青岛 266071;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物分类与系统演化实验室,山东青岛 266071;

    中国科学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山东青岛 266071;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海洋生物与生物技术功能实验室,山东青岛 266237;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调查与观测资料;
  • 关键词

    大型底栖动物; 物种多样性; 生态特征; 潮间带; 山东长岛;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