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海洋通报》 >环渤海潮间带长牡蛎微塑料富集特征研究

环渤海潮间带长牡蛎微塑料富集特征研究

         

摘要

微塑料是指最大粒径小于5mm的塑料微粒,近年来其污染问题受到广泛的关注.2017年6月,在环渤海潮间带9个站位采集了野生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样品,通过组织消解、滤膜分离和显微镜检筛分微塑料样品,并利用显微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μ-FT-IR)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环渤海潮间带长牡蛎体内的微塑料摄入率为73.91%~95.65%;微塑料平均丰度为2.03个/个体,每克生物组织平均丰度为0.89个.长牡蛎体内的微塑料形状以纤维类最多,所占比例为67.06%,其次为碎片类,薄膜和颗粒类所占比例较少.微塑料颜色以蓝色居多,其次为白色.长牡蛎体内粒径小于500 μm的微塑料所占比例最高,其次为粒径500~1 000 μm的微塑料.微塑料化学成分包括人造纤维、聚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丙烯、聚酰胺、聚苯乙烯等6种类型,其中人造纤维所占比例高达50.00%.以上结果表明,环渤海潮间带长牡蛎体内均存在一定的微塑料富集;与国内外其它研究相比,整体处于中等偏下水平;港口等站位的长牡蛎体内的微塑料丰度较高,而自然保护区站位的长牡蛎体内的微塑料丰度较低,表明微塑料污染与人类活动频繁程度密切相关.

著录项

  • 来源
    《海洋通报》 |2018年第5期|583-590|共8页
  •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牟平海岸带环境综合试验站,山东烟台264003;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牟平海岸带环境综合试验站,山东烟台264003;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牟平海岸带环境综合试验站,山东烟台264003;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

    西华大学,成都610039;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牟平海岸带环境综合试验站,山东烟台264003;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牟平海岸带环境综合试验站,山东烟台264003;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牟平海岸带环境综合试验站,山东烟台264003;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牟平海岸带环境综合试验站,山东烟台264003;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海洋污染及其防治;
  • 关键词

    微塑料; 环渤海; 长牡蛎; 富集;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