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长牡蛎

长牡蛎

长牡蛎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2年内共计296篇,主要集中在水产、渔业、动物学、分子生物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1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41717篇;相关期刊44种,包括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海洋世界、海洋科学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贝类学会分会第十四次学会研讨会、2007年全国海水养殖学术研讨会、中国水产学会2003全国海水设施养殖学术研讨会等;长牡蛎的相关文献由464位作者贡献,包括李琪、于瑞海、孔令锋等。

长牡蛎—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71 占比:0.41%

会议论文>

论文:8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41717 占比:99.57%

总计:41896篇

长牡蛎—发文趋势图

长牡蛎

-研究学者

  • 李琪
  • 于瑞海
  • 孔令锋
  • 张国范
  • 王玲玲
  • 宋林生
  • 于红
  • 李莉
  • 张景晓
  • 王卫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吕敏; 李琪
    • 摘要: 为了阐明青岛近海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性腺发育周期及生化成分周年变化,于2019年4月—2020年3月,对青岛田横岛海区长牡蛎的性腺发育周期、生化成分(糖原、脂肪、蛋白质)的周年变化与环境因子(温度、盐度、叶绿素a)关系进行研究.研究显示,调查区长牡蛎性腺发育周期分为两个阶段:休止期(10—12月)和配子发生期(1—9月).少部分长牡蛎配子发生于温度较低的1月(5.4°C),随着温度升高配子逐渐发育成熟,在6月温度较高(20°C)和叶绿素a浓度较大(1.67μg·L-1)情况下,配子进入排放期.在配子发生期间,随着配子的成熟,条件指数和卵径在5月达到最大值,在配子排放后降低.生化成分含量为:在冬末春初浮游植物繁殖期间糖原含量储存在长牡蛎各组织中,随着性腺发育,各组织的糖原含量逐渐下降,为配子发育提供能量,这表明贮藏在各组织的糖原是配子发生期间的主要能源物质;性腺-内脏团的脂肪和蛋白质含量随着卵径增加呈上升趋势,产卵后其含量显著下降,表明脂肪和蛋白质与配子发育密切相关.研究结果表明,田横岛海域长牡蛎配子的发育方式为保守种模式.
    • 全为民; 张云岭; 齐遵利; 许敏; 范瑞良; 王桃妮; 李楠楠; 孙兆跃; 周海生; 李春; 张秀文
    • 摘要: 牡蛎礁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最高的海洋生境之一,目前我国自然牡蛎礁分布和生态现状的基础信息仍然较缺乏。于2019年3月对河北唐山曹妃甸-乐亭海域自然牡蛎礁的空间分布、生态环境、牡蛎生物学和礁体动物群落开展了调查,并评估了该牡蛎礁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该海域自然牡蛎礁分布于溯河(SR)、溯河口海域(SRE)和捞鱼尖海域(LYJ),总面积约15 km^(2),是目前我国面积最大的自然牡蛎礁。基于96个牡蛎样品的16S rDNA检测,共识别出92个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3个侏儒牡蛎Nanostrea fluctigera和1个巨蛎属未知种Crassostrea sp.。自然牡蛎礁中牡蛎平均密度介于104-3912个/m^(2)之间,不同礁区间牡蛎平均密度的大小排序为:SRE>SR>LYJ(PSRE>LYJ(PSRE=LYJ(PSR>LYJ(P<0.05)。牡蛎密度与礁体动物群落总密度和总生物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该自然牡蛎礁如未受破坏,则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高达6.90×10^(8)元/年。该牡蛎礁是继海草场后在该海域发现的又一重要的温带海洋生境,是我国自然牡蛎礁地理分布的重大发现。建议加强该自然牡蛎礁的保护与修复,建设一个以牡蛎礁和海草场为核心的资源养护型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
    • 摘要: 长牡蛎作为我国北方的主要牡蛎养殖品种,其养殖产业已成为北方海水贝类养殖的支柱产业之一,为带动沿海渔民致富增收、保障动物蛋白供给和食品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在我国山东和辽宁沿海养殖的长牡蛎夏季死亡率高达40%以上,对牡蛎养殖业造成重大损失。
    • 岳绍波; 王昭萍; 张学开; 范超; 唐黎明
    • 摘要: 夏季水温过高会使双壳贝类体内免疫调节系统发生改变,这是造成牡蛎大量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以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和熊本牡蛎(C.sikamea)及其杂交子代为实验材料,统计F代养成期存活率,测定其在受到高温胁迫下过氧化氢酶(CAT)、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4种免疫相关酶活性的变化情况,比较长牡蛎、熊本牡蛎及其杂交子代对高温突变的耐受能力。研究显示:1.随着水温的升高,杂交牡蛎外套膜中的CAT活性变化与MDA总体呈负相关趋势。杂交子的CAT活性在35°C以前杂种优势明显(H>0,hp>1);35°C与恢复组中,表现为明显杂交劣势(H0),30°C以后表现杂种劣势(H<0)。在30°C时,T-AOC活性显著下降。研究结果表明,高温对长牡蛎、熊本牡蛎及其杂交子代的免疫酶活性有显著影响,在外界温度发生变化时杂交子代机体做出响应的速度快于亲本。本文初步探明了高温胁迫下牡蛎的免疫应答机制,研究结果为牡蛎杂交育种提供参考。
    • 褚洪永; 张岚; 赵强; 陈相堂; 王晓飞; 张建柏
    • 摘要: 分别在广西北部湾和山东莱州湾开展长牡蛎的室内人工育苗,比较同批次亲贝在两地开展人工育苗的效果以及在南方和北方养殖的效果。长牡蛎的人工育苗于2018年3—9月北部湾和莱州湾同时开展,经过中间培育后,苗种进行了南北两地的养成比较,养成周期为2018年10月—2019年12月。长牡蛎人工育苗结果显示:莱州湾和北部湾两地长牡蛎的雌、雄配子受精率分别为(95.62±2.09)%、(94.07±0.65)%(P>0.05),幼虫孵化率分别为(88.83±1.40)%、(91.69±2.49)%(P>0.05),变态率分别为(18.95±2.36)%、(11.65±2.45)%(P0.05),这说明长牡蛎“南苗北养”模式有一定可行性。利用我国南方海域水温回升早、平均水温较高的特点开展长牡蛎的人工育苗,再将苗种转移到北方地区进行养殖,有助于降低长牡蛎苗种生产成本,从而提高长牡蛎的养成效益。
    • 徐皓月; 张翔; 谷莉; 白昌明; 辛鲁生; 王文彬; 王崇明
    • 摘要: 为解析高、低温季节对养殖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微生物群落组成,及微生物群落变化对长牡蛎品质和食品安全的潜在影响,利用16s扩增子高通量测序技术,对高温季节和低温季节采集自青岛鳌山湾的长牡蛎软体组织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分析。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高温季节长牡蛎样本软体组织中的细菌群落主要由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40.35%)、厚壁菌门(Firmicutes,19.87%)、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12.23%)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10.39%)组成;在属水平上优势菌为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5.11%)、栖水菌属(Enhydrobacter,5.03%)、内源性单胞菌属(Endozoicomonas,4.81%)和甲基杆菌属(Methylobacterium,3.04%)。低温季节长牡蛎样本软体组织中细菌群落发生变化,放线菌门占比大幅降低至4.14%,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9.05%)占比由2.61%上升至9.05%;在属水平上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21.13%)、蓝细菌(Cyanobacteria,7.70%)和支原体属(Mycoplasma,5.08%)占比上升,成为优势菌,而双歧杆菌属(0.58%)、栖水菌属(0.05%)占比大幅降低;弧菌属(Vibrio)在外套膜组织中占比最高,整体占比由高温季节的1.25%降低至0.10%,与传统培养结果一致。从高温季节到低温季节,长牡蛎样品中微生物群落丰富度略有增加,而多样性有所下降。该研究可为评估不同季节长牡蛎品质与安全的影响提供参考。
    • 苗校静; 邓少熙; 李良恒; 许飞
    • 摘要: 为探究长牡蛎在繁殖期间的糖原含量与类胰岛素基因(cgMIP123、cgMIP4、cgMILP7、cgILP)和相关转录调控因子(cgPdx)相对表达量的相关性,自2020年5月至2020年10月采集了山东胶南养殖海区的长牡蛎,测定了血糖含量、糖原含量、条件指数、类胰岛素基因相对表达量及环境因子(酸度、温度、盐度)等数据,采用多元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长牡蛎配子排放前后血糖含量和内脏团糖原含量具有显著差异。构建的回归模型可以通过血糖含量和内脏团糖原含量准确判断配子是否已经排放,区分度C-index为0.903,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χ^(2)值为9.06,P>0.05,验证结果显示该模型可靠。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条件指数与cgMIP123和cgMIP4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具有相关性,R2为0.91,P值为0.0076,极显著相关;内脏团和唇瓣组织的糖原含量与ILPs和cgPdx相对表达量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其中cgMILP7的相对表达量与内脏团和唇瓣组织的糖原含量呈负相关,cgPdx相对表达量与唇瓣组织的糖原含量呈负相关,cgMIP4和cgILP的相对表达量与糖原含量呈正相关。
    • 张翔宇; 宋菁晨; 刘坤娜; 毛帆; 肖述; 向志明; 张扬; 喻子牛
    • 摘要: 在双壳类软体动物中,血淋巴细胞介导的吞噬作用是清除入侵微生物的主要方式.本文在长牡蛎中鉴定了一个包含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Leucine-rich repeat,LRR)结构域的新型基因,命名为CgLRRC69.对该基因的组织分布分析表明,CgLRRC69mRNA在血淋巴细胞、鳃、肌肉、外套膜、心脏、消化腺和性腺中广泛表达.副溶血弧菌感染可以显著地刺激CgLRRC69在血淋巴细胞中表达,并且在感染后6h达到峰值.同时,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发现CgLRRC69可以特异性结合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表明它可能在免疫防御中有功能.吞噬实验结果显示,CgLRRC69重组蛋白可以显著地提高血淋巴细胞的吞噬能力;RNAi干扰CgLRRC69在牡蛎体内的表达,显著降低了血淋巴细胞对细菌的清除能力.因此,这些结果揭示了CgLRRC69作为一种新型模式识别受体,可以特异性识别革兰氏阴性菌的主要成分LPS,通过调理作用有效地清除细菌.
    • 王朔; 薛茗元; 杨琼; 于红; 李琪
    • 摘要: 为阐明不同育性三倍体长牡蛎性腺发育与营养成分变化的关系,实验对不育型和可育型三倍体长牡蛎性腺发育过程中的主要营养成分(糖原、总蛋白质和总脂肪含量)进行分析,并与二倍体长牡蛎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三倍体长牡蛎性腺—内脏团、闭壳肌和外套膜3种组织中的糖原含量均显著高于同时期的二倍体长牡蛎,性腺—内脏团和闭壳肌中的总蛋白质含量则显著低于同时期的二倍体.随着性腺发育,可育型三倍体长牡蛎性腺—内脏团的糖原含量下降了 31.88%,二倍体长牡蛎下降82.41%,而不可育型三倍体长牡蛎糖原含量下降了 0.55%,这与糖原为配子发生供能密切相关.此外,不育型三倍体长牡蛎性腺—内脏团的糖原、总蛋白质和总脂肪含量在繁殖季节中均没有发现明显的波动,而可育型三倍体长牡蛎由于性腺一定程度的发育,其营养成分含量的变化趋势与二倍体类似.研究表明不育型和可育型三倍体长牡蛎在繁殖季节营养成分存在明显的差异,不育型三倍体的糖原品质性状优于可育型,这为长牡蛎育性控制育种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 姜高伟; 李琪; 徐成勋; 刘士凯
    • 摘要: 为比较不同温度下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和葡萄牙牡蛎(C.angulata)杂交稚贝的生长与存活差异,以正交组GA(长牡蛎♀×葡萄牙牡蛎♂)、反交组AG(葡萄牙牡蛎♀×长牡蛎♂)、自交组GG(长牡蛎♀×长牡蛎♂)和AA(葡萄牙牡蛎♀×葡萄牙牡蛎♂)的稚贝为材料,开展了温度适应性研究.结果 表明,GA和AG的亚致死温度为37.50°C,GG和AA的亚致死温度为37.00°C;GA致死温度为44.00°C,AG、GG和AA的致死温度为43.50°C;LT50由高到低依次为GA (42.47°C)、AG (41.94°C)、AA (41.63°C)、GG (41.55°C).多重比较表明,GA和AG的最适生存温度为16~28°C,GG为20~28°C,AA为24~28°C;GA、AG和GG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0~28°C,AA为24~28°C.所有温度下杂交稚贝均表现出生长与存活优势.其中,生长中亲杂种优势H和单亲优势HAG在20°C时最高,分别为35.1和38.8,单亲优势HGA在32°C最高,为43.4;16°C时存活中亲杂种优势H为28.4,单亲优势HGA和HAG分别为21.5和36.4.32°C时中亲杂种优势H为42.2,单亲优势HGA和HAG分别为72.7和20.0.研究表明,杂交稚贝耐热性大于双亲,具有显著的生长和存活优势,GA的优势更加明显.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