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文艺研究》 >再论“旦”脚的起源与形成

再论“旦”脚的起源与形成

         

摘要

北宋元丰元年成书的《玉壶野史》提到“与宾客生旦杂处”,其中“生旦”乃指门生和弟子,所以这个“旦”并非学界一向认为的女性乐妓.元丰以后直至南宋初期,“弟子”一词由男性门生转而指称女性乐妓,并被社会广泛认可,旦字才随之有“女性乐妓”这一新义,亦即《郧峰真隐大曲》中舞妓自称的“但儿”.由于教坊大曲队舞体制影响宫廷杂剧较深,特别是队舞和杂剧往往依次演出或混合同台演出,女弟子队首(但儿)也直接参与杂剧的部分表演;当队舞制度发生改变后,才导致“乾淳教坊乐部”孙子贵“装旦”的出现.其后,装旦又在民间流传开来,终令杂剧之内形成“旦”这一固定的脚色.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