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文艺评论 >失语与发声:构建城市诗歌的理论框架——1986-2010城市诗歌研究述评

失语与发声:构建城市诗歌的理论框架——1986-2010城市诗歌研究述评

     

摘要

诗歌的理论研究总是滞后于其他文学体裁,城市诗歌也不例外.当学界对城市诗歌的命名仍存在争议时,小说正以其绝对优势独占鳌头,并高言诗歌的尴尬处境.在呼吸困难的城市诗歌研究中,我们几乎需要艰难地从文学的庞大体系中剥离出一条线索,为失语的城市诗歌研究寻找一种发声的可能.必须承认,诗歌始终是流动着的意象,它以独特的方式切入城市,其隐喻的内在化书写,为城市想象钩织了更广阔的空间.宋琳、张晓波等四人的诗歌合集《城市人》,叶匡政的《城市书》,梁平的《重庆书》,骆英的《都市流浪者》,杨克的《笨拙的拇指》,五部以城市为书写对象的诗歌,相继问世,尽管评论界对这五部著作看法不一,但其尝试性的创作,至少弥合了城市与乡村,城市与城市人之间的文学想象.与之相呼应的是,自1983年北戴河首届城市文学理论笔会提出城市文学这一概念后,1986年上海诗界讨论城市诗的创作问题,随后由太原市文联主办的《城市文学月刊》在全国举行首届城市诗展,以推动城市诗歌的发展.可见,城市诗歌在创作实践与理论研究方面,都在不断地推进,但城市诗歌研究仍有巨大的空缺,笔者通过回溯城市诗歌的历史研究脉络,以阐述其研究的局限性,从而为城市诗歌研究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著录项

  • 来源
    《文艺评论》|2011年第9期|41-44|共4页
  • 作者

    翟月琴;

  •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 入库时间 2023-07-25 14:37:57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