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兰州学刊 >儒学治国之道在当代中国治国理政中的价值

儒学治国之道在当代中国治国理政中的价值

     

摘要

儒学的治国理念的核心概念是“道、仁、义、礼、信、和、生、敬”。探究当代中国的治国理政应该回到中国哲学的源头活水和得以创生发展的原点———《易经》。从四个全面和五大发展理念来看,今天中国的治国理政的思想、理念和战略框架的构建已经超越了形而下的“器”的层面,有了形而上的“道”的境界和依据。这个境界和依据一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二是中国传统“道”文化的经典资源和实际的治国理政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符合“道”的治理是最高境界;行“仁”是治国之道的根基;“义”的治理实质是“致良知”及公私之辩;“礼”是社会秩序与和谐,是国家富强、文明的表征;“信”是治理者对民众的敬畏;“和”是治国理政的根本目标;“生”是治国之道的活力即创新,“敬”体现治理者对人民的忠诚。儒学精髓的创造性转化必须面对现代性的矛盾和张力,既要反思儒学传统怎样扼杀个体主体性的弊端,又要批判现代性的科技和资本逻辑造成的各种异化现象,以培育具有中国灵魂和世界眼光,有仁爱之心和法权人格的现代公民。它的当代价值主要体现在:儒学是一套“信天、法祖、重生”的人文主义,“修心固本”、“内圣外王之道”本质上是一种合于天道的国家治理原理;其基本模式是儒道互补。国家治理是一种高度自觉的主体性行为,应该从各级领导的“人心”、“道心”的自我治理开始,而自我治理的要义是“治理、管理、法理、伦理、心理”“五理并重”的治理。当代中国的治国理政是“道”文化的智慧治理,不管吸取多少西方的治理知识、技术和经验,我们要创造的是中国式的治理模式,是在中国话语体系下构建的中国式的智慧治理。智慧的治理是要处理好当下中国政府的公正、市场的效率、社会的和谐三者的关系;处理好国家、社会和公民个人的关系;处理好“自由与公平”、“民主与效率”等一系列矛盾。

著录项

  • 来源
    《兰州学刊》|2016年第9期|71-80|共10页
  • 作者

    邵龙宝;

  • 作者单位

    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杉达学院公共教育学院;

    上海市伦理学会;

    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暨顾问联络委员会;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儒家;
  • 关键词

    儒学精髓; 治国理政; 当代价值;

  • 入库时间 2022-08-18 05:05:36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