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例沙龙

         

摘要

主持人:我在搜集“指瑕”课例时发现一个现象:时间越往前,搜集“指瑕”性质的课例就越困难。在较早时期的课例中,批判元素通常如凤毛麟角般隐现于教学中。而新世纪以来,以“指瑕”乃至“批判、颠覆”为主导的课例比比皆是。我们该如何看待这一现象呢?

著录项

  • 来源
    《中学语文教学》 |2008年第11期|23-24|共2页
  • 作者

    干国祥; 魏智渊;

  • 作者单位

    江苏省宝应县翔宇实验学校新教育研究中心,225800;

    江苏省宝应县翔宇实验学校新教育研究中心,225800;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