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浙江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基于漂流浮标刻画海洋牧场流场及其对海洋牧场空间协同建设的启示

基于漂流浮标刻画海洋牧场流场及其对海洋牧场空间协同建设的启示

         

摘要

海洋牧场对于近海渔业资源的恢复与养护具有重要意义。尽管海洋牧场的内涵随时代发展一直在丰富,但人工鱼礁投放与增殖放流一直是中国海洋牧场建设的核心内容。为了实现海洋牧场的高效物质流通,我们提出了基于海洋流场进行海洋牧场空间协同建设的理念,并于中街山列岛国家级海洋牧场进行了初步实践,为未来东海区海洋牧场建设提供了参考。结果显示,在场内(海洋牧场内)尺度上,中街山列岛国家级海洋牧场中的牧场示范区与碳汇功能区可藉由潮流相互连通,牧场示范区布放的漂流浮标在经过约1 h和12 h后抵达筏式-网箱混合养殖区和碳汇功能区。在场际(海洋牧场间)尺度上,中街山列岛海洋牧场布放的漂流浮标轨迹呈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春夏季节时,漂流浮标轨迹被约束在舟山群岛海域,其轨迹可经过普陀东部白沙、桃花岛、六横岛等海洋牧场。秋冬季节时,漂流浮标轨迹沿浙江海岸南下,可经过渔山岛、大陈岛、南麂列岛等海洋牧场。研究结果显示浙江省的主要海洋牧场可藉由海流相互连通,中街山列岛海洋牧场位于该海流上游。未来浙江省的增殖放流可以向中街山海洋牧场集中,放流的幼鱼可借助海流分布至浙江省其他主要海洋牧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