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讽刺艺术二题

             

摘要

正 一“‘讽刺’的生命是真实。”《聊斋志异》讽刺艺术的不朽生命,正是基于它对清初社会现实的真实反映。例如:某乙在外偷到一笔财物,回家后便以此“建楼阁,买良田,为子纳粟。邑令匾其门曰‘善士’“(《某乙》);长山某“每延师,必以一年束金,合终岁之虚盈,计每日得如干数;又以师离斋归斋之日,详记为籍,岁终,则公同按日而乘除之“(《爱奴》附二);甲戌、乙亥(康熙三十三.三十四,公元1694、1695)年间,“当事者使民捐谷,具疏谓民乐输。于是各州县如数取盈,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