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林則徐的尊法反儒

         

摘要

林则徐(一七八五——一八五○年),字元抚,又字少穆,晚号竢村老人,竢村退叟,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他的一生,经历我国历史上一个大动荡的时代。前期恰值封建制度走向崩溃,清王朝由强盛向衰败急剧转折;后期则跨入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封建社会后期的深刻危机,西方殖民者的侵略,促进林则徐尊法反儒倾向的形成。他在人民反抗西方资本主义侵略斗争的推动下,继承历代法家的爱国主义传统,主张“富国强兵”,抵抗侵略,反对因循守旧,卖国投降,成为鸦片战争时期与龚自珍、魏源齐名的尊法反儒的代表人物。一林则徐出生前后,儒家万口交颂的“乾隆盛世”已经一去不复返,封建统治陷入了“概乎四方,大抵富者变贫者,贫者变饿者,……各省大局,岌岌乎皆不可以支日月,奚暇问年岁” (龚自珍:《西域置行省议》)的境地。林则徐的家族,也经历了“富者变贫者,贫者变饿者”的过程。他的先辈是从福清县迁来省城的中小地主,曾祖以来“累传皆儒业”。但从祖父开始,家境日趋衰败,到父亲林宾日手上,已经“家无一尺之地,半亩之田” (林宾日:《圖书》)。林则徐少年时,父亲当塾师的收入不足偿还债务,母亲和姐妹必须日夜从事裁剪纸花的手工艺劳动,有的时候还无米下锅,“饔飧恒不继”(林则徐:《先妣事略》)。家世的没落,使林则徐产生“读书显扬”,重振门庭的强烈愿望,“为帖括之学”,热衷于科举考试。但是。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