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武陵学刊》 >序《张炎词学研究》

序《张炎词学研究》

         

摘要

中国传统词学的建立是在宋元之际,其中张炎的《词源》达到此时的最高水平。张炎是宋词的光辉结束者,又是宋词理论的集大成者。他的词在清代初年浙西词派推动词学复兴时曾被作为学习的典范,他的词学理论在现代词学界受到高度的重视。《词源》成书于元代延祐四年(1317年),但流传不广,元明藏书家未见著录。明代万历三十四年(1600年)陈继儒编《宝颜堂秘笈》续集时,取《词源》下卷和陆辅之《词旨》合为《乐府指迷》,而书名遂与沈义父《乐府指迷》混淆,因被视为伪书。清代嘉庆十五年(1810年)秦恩复得元人旧钞完帙刊于《词学丛书》,道光十二年(1832年)钱熙祚收入《守山阁丛书》,光绪八年(1882年)许增收入《榆园丛刻》,《词源》自此始较为流传。《词源》二卷,上卷述词乐,下卷为理论批评。近世郑文焯关于《词源》上卷的考释为《词源斟律》,刊于1920年;蔡桢《词源疏证》刊于1930年;夏承焘注释下卷为《词源注》,刊行于1959年;郑孟津、吴平山注释《词源》上卷得《词源解笺》,刊行于1990年。由此可见《词源》解读之困难及其在现代词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新时期以来关于张炎词学理论研究的论文发表了多篇,并给予词学史的应有评价,但却缺乏一种全面而系统的研究专著。翦伯象先生的《张炎词学研究》(中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7月出版)正填补了现代词学研究的一项空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