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的遗传学发病机制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的遗传学发病机制

         

摘要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autosomal dominant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ADPKD)是最常见的单基因遗传性肾病[1],但是其遗传学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争议较大,存在多种学说。其中最为著名的是"二次打击"(two-hit)学说,它很好地解释了为何仅部分肾单位发生囊肿以及ADPKD患者临床表型的差异性。然而,有证据表明齐——杂合子状态(trans-heterozygous)。

著录项

  • 来源
    《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1年第3期|37-40|共4页
  • 作者

    尉春晓;

  •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泌尿微创中心,山东济南250014;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