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川西地区退押运动研究(1937-1951)

川西地区退押运动研究(1937-1951)

         

摘要

退押运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在新解放区开展的清理土地产权,为土改准备条件的政治运动.押租是退押运动的标的物,全面抗战爆发后,随着货币贬值,地主不断加押、缩扣,为新政权将押租制视为封建剥削提供了历史依据.从中共中央到川西基层,对押租性质及退押运动的目标设置,越来越疏离于地权逻辑,而附会了诸多反封建色彩.为推动退押,新政权在川西农村开展了大规模押租调查申报,并根据民国时期市场米价,制定了押租保本保值折算标准,使退押运动区别于北方老区土改中无休止的挖浮财行为.退押造成了乡村财富的阶层转移,新政权采取金银兑换人民币、分种类、分区域、定量发放退押果实的策略,一方面使人民币全面占领农村市场,另一方面防止物价波动和通货膨胀,巩固了人民币信用.通过历时半年的退押运动,新政权达到了清理土地产权,削弱地主经济,改变农村权势结构的目的,川西土改正是在此基础上,得以大规模展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