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规范宪法的政治性前提——论中国近代宪法的效力基础

规范宪法的政治性前提——论中国近代宪法的效力基础

         

摘要

在中国近代史中,先后形成了一系列宪法文本,它们分别被冠以宪法、宪草、约法(临时性宪法)的名义,但皆未获得持久的规范性效力。人身权、财产权与宗教信仰自由是基本权利谱系的核心,也是宪法规范性效力的集中运用者,但它们却并非中国近代战争与革命叙事的主题。故机械地套用西方"法教义学"的方法,来诠释中国近代的宪法文本(甚至西方本身的宪法文本),只具有技术性意义,而没有任何宪制发生学的深刻性。宪法规范性效力的真正基础是:政治秩序(或者说政治共同体)的建立,以及市民社会的成熟。只有具备了此"建国"与"新民"的双重基础,宪法才获得其政治性前提。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