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山西农业科学》 >桦褐孔菌酚类化合物激活过氧化氢酶的作用及机制

桦褐孔菌酚类化合物激活过氧化氢酶的作用及机制

         

摘要

利用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仪从桦褐孔菌中分离并鉴定出12种酚类化合物,通过钼酸铵显色法分析酚类化合物对过氧化氢酶的影响。结果表明,原儿茶醛、Phelligridin E和Phelligridin I显示出增强过氧化氢酶活性的能力,特别是Phelligridin E;经终浓度分别为0.5、1.0、2.0、3.0、4.0、5.0μmol/L的Phelligridin E处理后,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分别增加了41.90%、44.68%、52.66%、58.10%、62.78%和68.10%。通过分子对接和分子动力学模拟分析Phelligridin E激活过氧化氢酶的机制,结果显示,Phelligridin E与过氧化氢酶的ASN369、HIS372、ILE373形成较强的疏水作用力,与过氧化氢酶的ASP25、ASN369、HIS372、PRO391和CYS393形成氢键。应用gmx_MMPBSA进行自由能分解,结果显示,过氧化氢酶的GLU67、ILE373和PRO391对Phelligridin E与过氧化氢酶的结合贡献较大,其中,ILE373与Phelligridin E形成距离为3.63Å的疏水作用力;PRO391与Phelligridin E形成距离为2.54Å的氢键;过氧化氢酶的GLU67未与Phelligridin E形成4Å范围内的作用力,但是GLU67在空间上位于ASP25附近,ASP25与Phelligridin E之间的氢键可能导致GLU67的能量分布发生改变。Phelligridin E与过氧化氢酶之间的疏水作用力和氢键使过氧化氢酶的VAL41、CYS393、ASP396、GLY399和GLY400发生二面角扭转。这些位置氨基酸残基的二面角扭转推动ASN33-GLN53形成B-Sheet、CYS393-ASN403形成5-He⁃lix、ASN433-ASP438形成3-Helix。过氧化氢酶二级结构的转变增加了活性中心上下区域之间的距离,增加了底物进入活性中心的途径,增强了过氧化氢酶消除过氧化氢的能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