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从“芦柴棒”的辞格归属谈如何区分借喻和借代

从“芦柴棒”的辞格归属谈如何区分借喻和借代

         

摘要

一夏衍的《包身工》中有这么一段文字: (1)一个穿着和时节不相称的拷绸衫裤的男子大声地呼喊:“拆铺啦.起来.”接着,又下命令似地高叫:“芦柴棒’,去烧火.妈的,还躺着,猪猡.”在讨论“芦柴棒”属于哪种修辞格时,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芦柴棒”是借喻,因为能改成明喻:她瘦得象芦柴棒一样。另一种意见认为:“芦柴棒”是借代,因为“芦柴棒”是一个年龄十五六岁、手脚都很瘦的包身工的“外号”,这是以别称代本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