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狍胎毛形态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狍胎毛形态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摘要

利用线性目微尺和光学显微镜测量比较了距出生还有10~15 d的狍颈部、背部、腹部、臀部、后肢上部的胎毛密度、毛长度、髓质长度、毛细度、髓质细度,并对鳞片和髓质形态进行了观察,发现狍胎毛的发生具有时间和空间上的顺序性,即毛的发生从头颈部向体后扩展.不同部位胎毛密度从大到小依次为:臀部>颈部>背部>腹部>后肢上部;毛直径和髓质指数都为颈部、背部、臀部显著大于腹部、后肢上部(p>0.05);腹部与后肢上部胎毛髓质指数的平均值都为0.67,皮质层发达;腹部毛长度和髓质长度最长,分别为(7 146.5±713.0)μm和(5 150.0±652.8)μm;胎毛毛干先端鳞片类型都为扁平型.不同部位之间胎毛形态出现的功能分化,为狍出生后加强对身体的保温和对抗机械损伤做了相应准备.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