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基于“肠-肾轴”理论探讨益肾化湿颗粒改善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

基于“肠-肾轴”理论探讨益肾化湿颗粒改善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

         

摘要

目的观察益肾化湿颗粒治疗糖尿病肾病(DKD)的临床疗效,探讨其通过“肠-肾轴”改善DKD的作用机制。方法100例DKD脾虚湿盛证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予西医基础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益肾化湿颗粒。8周后观察2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尿蛋白肌酐比值(UACR)、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肾小球滤过率(eGFR)、白蛋白(ALB)、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白介素-6(IL-6)及尿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含量的变化。并随机收集其中60例患者(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后的粪便样本行16S rDNA V3+V4区测序筛选益肾化湿颗粒的作用靶菌。结果治疗后,试验组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改善,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P<0.01);2组UACR、BUN、HbA1C、IL-6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P<0.01),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P<0.01);试验组SOD活性、ALB水平明显升高(P<0.05,P<0.01),优于对照组(P<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菌群多样性及丰度升高,菌群的聚合度增加,F/B值下降;LEfSe分析发现试验组的优势属种是副拟杆菌属、长双歧杆菌、黏膜乳杆菌。结论益肾化湿颗粒可有效改善DKD脾虚湿盛证患者的中医临床证候,降低血糖,减少蛋白尿,整体调节氧化应激及炎症水平并稳定肾功能,影响肠道菌群的分布,为进一步研究益肾化湿颗粒通过肠道菌群评估DKD的发生、发展和治疗提供了依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