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海门山歌剧声腔演变探究——以“日出东方白潮潮”“两只酒杯叮当响”形态分析为例

海门山歌剧声腔演变探究——以“日出东方白潮潮”“两只酒杯叮当响”形态分析为例

         

摘要

海门山歌剧创作与表演以苏昆、苏滩为起点,汲取其中声腔和板式元素,利用剧情发展与自身"行当"分工,将初期相对单纯的抒情性、自由性"吟唱"与"海门话"长篇叙事性山歌相结合,并借鉴锡剧、沪剧、越剧等相关腔系,逐渐衍生出自身"生、旦、净、丑"等行当及其声腔特色,其形态内容及舞台表演规律,还将伴随自身艺术历程和目标,依靠更多有识之士的进一步探索与合作,走向更为广阔和深远的戏曲舞台。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