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唐代粟特语境的消失与入华胡人的儒学教育——以唐京畿地区九姓胡墓志为例

唐代粟特语境的消失与入华胡人的儒学教育——以唐京畿地区九姓胡墓志为例

         

摘要

中古时入华粟特胡人逐步开始接受儒学教育。他们在观念上认可民族融合,并且在墓志书写中提出了“君子无隔于华戎”和“英不殊于中外”的观念。入华胡人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也将“流芳简牍,誉擅缣缃”被载入史册。在长安、洛阳这两个非常重要的胡人活动地区,出土的大量墓志证实了入华粟特人在文字、姓名、郡望和文化教育等方面逐渐融合的过程。通过这些墓志可以看出,随着粟特文字的逐渐消失,粟特语渐成为极少数人懂的语言,胡人的本土文化失去了载体,必将接受更博大的中华文化;社会地位越高的胡人,接受儒学教育程度越深。在长安、洛阳生活的胡人接受儒学教育更早更充分;学习儒学,以科举文官入仕而不再依赖经商、军功。中华文化显示了强大的包容性和接纳力。

著录项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