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闽南方言“卜通”“不通”结构的语义演变

闽南方言“卜通”“不通”结构的语义演变

         

摘要

闽南方言"不通"的出现早于"卜通"。前者在嘉靖刊戏文里已经出现,后者始见于万历年间,随即消失,直至20世纪以后再度出现。其中的肯定词"卜"和否定词"不"不能简单地看作是分别对"通"所进行的肯定和否定。从历史和现实语料可以看出,"卜"和"通"最初的组合是出于语用的需要,而"不"与"通"最初的组合则是出于表义的需要。这时,它们都是松散的结构。之后,"卜通"和"不通"结构沿着各自的轨道不断地进行着语义上的演化,并随着情态义的交替而凝固成词。"卜通"的语义演变是单轨道进行的,多数是现代发展起来的。"不通"的语义演变是多轨道进行的,除了其道义情态由强趋弱的演变是直到现代才实现的以外,其另外两条演变路径早在明清戏文里已经实现了,且其中的两个情态义因与"无通"存在竞争最终为"无通"所取代。"卜通""不通"结构的语义演变除了具有人类语言情态义演变的共性外,也有自己的发展个性。"不通"有着人类许多语言反向的语义演变路径,体现了汉语的类型学特征;"卜通"实现了目的标记向情态义的演化,使闽南方言发生了"情态义目的标记"双向语义演变,为世界语言树立一个新的类型,展示了其独特的理论价值。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