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闽南方言“形容词+名量词”结构及其跨领域渗透研究
【6h】

闽南方言“形容词+名量词”结构及其跨领域渗透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目的

1.1.2 对方言语法研究的意义

1.1.3 对语言生态、语言规范及语言政策制定的意义

1.1.4 对地域方言文化传承、保护和传播的意义

1.2 研究现状综述

1.2.1 共同语及各方言的量词研究现状

1.2.2 共同语的“形量”结构研究现状

1.2.3 各方言的“形量”结构研究现状

1.2.4 网络和新媒体中的“形量”结构的研究现状

1.2.5 目前研究存在的不足及论文的创新点

1.3 研究对象及语料

1.3.1 本文的研究对象

1.3.2 本文的语料来源及甄别标准

1.3.3 本文的语料著录原则

1.4 研究方法及其他事项

1.4.1 研究方法

1.4.2 发音合作人基本信息

1.4.3 其他相关事项的说明

第二章 闽南方言“形量”结构的静态研究

2.1.1 闽南方言“形量”结构中的形容词

2.1.2 闽南方言“形量”结构中的名量词

2.1.3 “形量”结构的词汇化程度与语法性质

2.2 闽南方言的各类“形量”结构

2.2.1 “大+名量词”结构

2.2.2 “细+(仔)+名量词”结构

2.2.3 其他结构

第三章 闽南方言“形量”结构的动态研究

3.1.1 “程度副词+形容词+名量词”结构

3.1.2 “代词+形容词+名量词”结构

3.2 用于比较句的“形量”结构

3.2.1 平比句中的“形量”结构

3.2.2 差比旬中的“形量”结构

3.3 “形量”结构的两种重叠形式

3.3.1 “形量”结构的部分重叠式

3.3.2 “形量”结构的完全重叠式

3.4 “形量”结构前接数量短语的情况

3.5 “形量”结构和“的”的共现

3.6 “大+名量词”中间插入中缀的情况

3.7 “形量”结构的特殊语用功能

第四章 闽南方言“形量”结构的跨领域渗透

4.2 闽南方言“形量”结构特征项在共同语中的渗透

4.2.1 闽南方言“形量”结构特征项在网络新媒体语言中的渗透

4.2.2 闽南方言“形量”结构特征项在共同语书面语中的渗透

4.3 其他推动闽南方言“形量”结构特征项渗透的因素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本文的主要结论

5.2 本文的不足之处及今后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作为一种在海内外都有一定影响力的跨境方言,长期以来,中外学者们对闽南方言的研究热情就未曾减弱。近年来,随着国内对语言资源的日益重视,陆续实施了“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2008年10月启动)和“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2015年5月启动)等项目,闽南三市也开展了相应的方言调查和保护活动,本文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写就的。
  本文共分五章,其中第二至四章为论文的主体部分,第一章为绪论,最后一章则为结论与展望,另有两个附录。
  在绪论一章,我们重点回顾了共同语(书面语)、方言和网络新媒体语言中对量词和“形量”结构的既往研究状况。我们认为粤语和共同语的“形量”结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对闽南方言在内的其他方言以及网络新媒体语言而言,其“形量”结构的研究成果仍很稀缺。同时,我们还谈及了本文的研究目的、意义、对象、方法、语料选择等其他方面,对前人研究的不足之处和本文的创新点也进行了简要介绍。此外还给出了协助我们完成本文的几位方言发音合作人的基本背景资料以及记音、用字、注释等方面的基本体例。
  第二章是闽南方言“形量”结构的静态研究。本章对结构内的21个形容词成分和311个名量词成分的语义特点、限制条件、组合情况,以及它们组合为“形量”结构后的词汇化程度和语法性质都做了列举、分析和说明。最后还以形容词成分为纲,介绍了儿类主要的方言“形量”结构。
  第三章则对闽南方言“形量”结构从动态的角度做了研究。包括该结构入句后与句中其他成分相互组合的能力及组合之后表现出的句法、语用上的功能。本章共列举了六大类、九小类的不同情况,分别就“形量”结构在这些情况下受到的制约和影响及其不同的句法分布状况作了分析,最后还简述了“形量”结构相比于单纯使用形容词所增加的三种特殊的语用功能。
  第四章的着眼点转移到了闽南方言“形量”结构的对外渗透上。我们以第二和第三章的研究结论为基础,提取了具有闽南方言特色的八个特征项,并在语料库和其他信息技术手段的协助下,依次将这些特征项与共同语两个主要变体的语料进行比照分析,得出该方言结构已渗入共同语的结论,并试分析其背后的原因。
  结论与展望一章中,我们简要总结了全文得出的几条主要结论,分析了文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并确定了今后进一步研究相关课题的方向。
  正文后附的两个附录分别介绍了闽南方言代表点(厦门思明老城区口音)的语音系统概况和闽南方言“形量”结构中名量词成分与形容词成分的配搭情况,是对正文内容的必要补充。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