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纳米SiO2颗粒对HL-7702细胞的毒性作用和缝隙连接通讯的影响

纳米SiO2颗粒对HL-7702细胞的毒性作用和缝隙连接通讯的影响

         

摘要

目的:探讨纳米二氧化硅(SiO2)颗粒对HL-7702细胞的毒性作用和细胞缝隙连接通讯(GJIC)的影响,为纳米SiO2体内外毒性的预测和安全性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透射电镜(TEM)观察2种SiO2颗粒的粒径、分散性和形状;动态光散射法(DLS)检测SiO2颗粒在高纯水和培养液中的粒度分布;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乳酸脱氢酶(LDH)活力实验检测细胞膜完整性;划痕染料示踪技术检测GJIC.结果:透射电镜,2种SiO2颗粒呈圆形,大小均一,分散性良好,2种颗粒的粒径分别为(447.60±20.78)和(67.42±5.69) nm,分别为亚微米级和纳米级颗粒.动态光散射法,2种颗粒在高纯水和RPMI-1640培养液中的水合粒径分别为(684.37±18.76)、(697.02±19.57) nm和(128.31±7.64)、(133.74±8.97) nm,颗粒均未发生聚集,分散性良好.MTT法,2种SiO2颗粒作用细胞24 h后,同一粒径的颗粒,随着浓度的增加,细胞存活率下降;同一浓度下,纳米颗粒比亚微米颗粒的毒性大.LDH活力实验,当作用细胞24 h后,2种SiO2颗粒均能够损伤细胞膜,同一浓度下,纳米SiO2颗粒比亚微米颗粒对细胞膜的损伤能力大;同一粒径的颗粒,随着作用浓度的增加,细胞膜的损伤程度加重.划痕染料示踪实验,纳米SiO2颗粒可抑制GJIC,并且随着作用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增强;而在相同浓度下,纳米SiO2颗粒比亚微米颗粒对GJIC的抑制作用更明显.结论:纳米SiO2颗粒能够对HL-7702细胞产生毒性作用,且抑制GJIC.

著录项

  • 来源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3年第2期|222-226封2|共6页
  •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卫生毒理学教研室,吉林长春130021;

    吉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卫生毒理学教研室,吉林长春130021;

    吉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卫生毒理学教研室,吉林长春130021;

    吉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卫生毒理学教研室,吉林长春130021;

    首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家庭医学学院卫生化学与毒理学系,北京100069;

    首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家庭医学学院卫生化学与毒理学系,北京100069;

    吉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卫生毒理学教研室,吉林长春130021;

    首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家庭医学学院卫生化学与毒理学系,北京100069;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生物医学工程;
  • 关键词

    纳米SiO2颗粒; HL-7702细胞; 细胞毒性; 细胞缝隙连接通讯;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